浅谈生物学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宣桥学校 蔡燕
教师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六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教育。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是创新教育。一提起创新教育,很多人认为创新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学校里搞发明创造。这是对创新教育的误解,创新教育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单就基础教育而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为日后创新能力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源初性的个性品质,如好奇心、求知欲、认识的独立性、自由思考、怀疑态度、探索精神等等。这些东西尽管还不是创新品质,但却是创新品质的源头活水。没有它们,或者它们受到过分的压抑,就不会有后来创新人才的成长。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素材。生物教师都要不囿成见,认真挖掘和利用这一优势,努力进行创新教育。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我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而不是在课堂上控制学生。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要为人师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继承知识,而应使学生学会创造;要诚实正直、平等待人,善于与学生沟通。
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是一种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营造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学生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总结脊椎动物特征时我便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再如,教材中出现了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有时讨论会陷入困境,但学生经历了一番研究和思考,思维得到了发展,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光合作用的实质”这一难点,我就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突破的。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了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学生参与面广,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勇气。同时,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向思维,淡化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习惯,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二、增大课外阅读量,为创新蓄势
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是实现创新“蓄势”的重要途径。有了丰富的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会最大可能的产生创造性思维。没有渊博的知识,就等于思维处于贫瘠的土壤,创造思维的形成便成了空中楼阁。生物知识包罗万象,老师应格外重视创设博采知识的氛围。基于此,在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在各班建立了图书角。为了减少费用,我就到旧书摊上为学生挑选《少年科学》、《百科知识》、《家庭医学科普》、《生物趣谈》等旧杂志和书籍,让学生自由选择,广泛阅读,但不作硬性干涉。对于不太适合的阅读材料,与学生做认真和善的商榷,让学生明白此书的哪一点、哪一方面不够好,应该带有批判的观点去读。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还初步形成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外阅读“蓄势”形式多样:举行专题演讲会,办专题手抄报等。开展这些活动,学生便会翻阅大量资料,以此促使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涉猎知识,汲取营养。这对学生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对发展创造性思维不无禆益。
讲生物进化时,课本上讲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而最新的考古证实了“生物大爆炸”理论。那么,我就在讲进化论之后,讲了“生物大爆炸”。另外,日本科学家发现果蝇体内有60%以上的基因和人相似,迫使人们不得不从更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类进化的历程。学生听了非常高兴,对生物进化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
想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人类一旦失去想象力,创造力便随之枯竭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这一点,经常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灵活点拨、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在老师讲课时,也可能有的学生把老师的话题打断,或扯的很远。但如果为了求得一时安宁而不问青红皂白,粗暴地阻止孩子,或许因此而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应积极引导,避免产生消极影响。
当然,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入,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夸张性大而创造性不强。对此我们绝对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多赞扬,引导他们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
如在教水土流失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座满是植物的山丘和一座光秃秃的山丘,下雨后会出现什么情景?同学们立刻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创新品质的重要方面。通过鼓励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在学习《线形动物门》之后,一位同学提出问题:“老师,蛔虫不会被人体的消化液浸蚀,是因为体表有角质层。猪肉绦虫也生活在人的小肠内,它为什么没有被人消化?也有角质层吗?”我说:“猪肉绦虫的体表是表皮层。”“表皮层就是角质层吗?”我说:“表皮层不是角质层。”“那猪肉绦虫为什么没有被人的消化液浸蚀?”我被“将军”了,于是我们一起查阅资料。我们查到“猪肉绦虫的表皮层具有较强的抵抗宿主消化酶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皮层细胞的分泌物能促使宿主消化道内增加淀粉酶的活性,抑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这样虫体虽然浸没在宿主消化道的食糜中,仍然保持完整的体表,不致被宿主消化酶消化掉,并藉体表的渗透作用来吸收宿主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物质。”她非常高兴。后来我在班上表扬了史培培同学的这种探索精神。全班同学倍受鼓舞,求知的气氛更浓了。
五、强化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机会。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参与、多动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如在学习环节动物门时,课本上“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主要靠环带。”学生在挖掘蚯蚓时发现有的蚯蚓没有环带,我告诉他们只有性成熟的蚯蚓才有环带。同学就问该如何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呢?我说自己观察之后再说。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前端较活跃,后端较被动,前端的前叶颜色较浅,和后端的肛门有明显的不同。”
听蚯蚓在白纸上运动刚毛磨擦白纸的声音时,由于声音很小,再加上学生发出的声音,磨擦声同学们根本听不到。我说“看谁能想出听到声音的办法?”最后有的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利用固体传递声音的特点,听到了“沙沙”声……
很多资料上写到“蚯蚓在玻璃板上根本不能运动,因为刚毛不能插入玻璃中而失去辅助作用。”但在实验中同学们发现蚯蚓在玻璃板上能运动,只是速度慢了许多。我就说:“要相信我们自己的观察,而不要光去相信资料。这说明蚯蚓身体和玻璃板之间存在一定的磨擦力,我们跑步时不穿跑鞋不是也能跑吗?”
在实验茎的输导作用中,有的同学按照课本的要求用红墨水,有的同学没有按照课本的要求用了蓝墨水。我在总结时专门让这位同学把实验效果展示给学生,并表扬了他的创新精神。
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只有能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能称得上能力。
在去年入冬后,其他的树木都落光了叶子,而我校的厕所旁有几棵梧桐还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学们非常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接着同学们就讨论开了,后来得出结论:一、靠近厕所的墙根避风,温度高,所以落叶晚;二、梧桐落叶晚。“这种结论对不对呢?”我又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墙根的树包括青杨都早已落了叶。“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又讨论起来,最后发现这几棵梧桐最大的不同是附近有一盏长明灯。“因为光照时间长!” 学生终于找出了答案。我补充说:“光照不仅影响植物落叶,还影响植物的开化和结果呢。”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发挥生物学科优势,进行创新教育,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走自己的路,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