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雨之歌》中有这样一段话:“凡是到过刘纯朴老师班上的人都感到他领导的那个班上有一种特别的空气。这种空气,就象雨后田野上的春风,清新、温暖、沁人肺腑、令人振奋。那些不守规矩的孩子,一走进那个教室就情不自禁地有所顾忌和收敛,时间久了,就会被教育和熏陶过来。”可见一个好的班级集体,能对生活在这个集体之中的每一个学生产生良好的思想影响。而良好的班风则是形成和巩固良好的班级集体的基本保障。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注意抓好班风的建设是班主任工作艺术中的不可忽视的一项。
一,班风的含义
班风,是指正确的群体舆论或良好的群体行为持久地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风气。这种风气一旦被巩固和保持下来,就形成了传统。
马卡连柯曾说过: “任何东西也不能象传统那样能巩固集体,培养传统,保持传统,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班
风,标志着一个班级集体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意志情感和精神面貌。是体现班级听独具特点的整个风气。
如:有的班级以刻苦学习为荣,不努力学习为耻,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有的班级,以朴实、热爱劳动著称,有的班级以对人有礼貌、举止文明、活泼热情为班级特点,有的班级以文体活动见长等等。
班风的形成,虽然与班主任的道德风尚、性格、气质、爱好,特长以及学生构成的情况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与班主任能以其艺术手法、科学态度、辛勤劳动有着直接关系。
班风形成的方式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从本班的优良风尚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有的是通过某种富有成效的活动而培养起来的:有的是学习别的班级或外校的经验与本班实际结合而形成、不论是通过怎样方式形成的,也不论具有什么风格特点,它都是一个班集体产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一旦形成班风之后,还要经常教育学生珍惜它,不断的加以完善。一届一届的传下去。
二、良好班风的作用
良好的班风,对巩固和发展班级坚强的集体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班风形成后,作为一种稳定的集体风气,它对不符合班级风气要求的人有一种无形的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使之从思想到行为与班风保持一致性。
(二)良好班风是班级成员经过长期的努力而形成的。因此,对美化集体生活、保护班级荣誉和个人为之做出贡献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
(三)形成良好的班风后,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内在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成员起着熏陶、感染作用,有助于抵制各种不良心理倾向和不良行为。如:在具有浓厚学习风气的班级里,贪玩不爱学习的人,就会受到鄙视,使他收敛而自觉地遵守纪律。又如:在一个形成了不怕脏、不怕累,热爱劳动班风的集体中,闲散、懒惰的学生,就会主动的参加集体劳动。
因此,良好的班风,会使班级集体创建出一种群体舆论和行为指向,在群体活动中,个体受到其它成员的意识、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不同于个体单独行动时的许多特点。班主任应很好的把握和运用这一规律。
三、形成良好班风的途径
(一)创设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学习态度、情绪意向和积极性的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
我们的学校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事教育活动的场所。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它的政治方向,是国家政治方向的具体体现。国家意识通过班级活动被学生所接受。所以,班主任必须以坚定的政治方向,调节学生的思想、动机、态度、情绪、行为。创设一种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政治精神环境,这是形成良好班风最有力的前提。
(二)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将制约着班级的整体性和群体行为倾向。是影响集体中每个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良好班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班集体有了正确的舆论,就能明辩是非,提倡和支持
正确的东西:批评和抵制错误的思想行为,使班级更加团结,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个体在舆论中受到教育,以至在遭受舆论谴责时感到巨大压力,产生从众心理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因此说,集体舆论的教育力量,要比班主任个人的力量大得多,有效得多。班主任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要支持正确的舆论,发挥积极作用,还要坚决抵制错误的舆论,消除其消极影响。
在树立和创造舆论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与班级多数学生的需要、情绪等心理状态相符合或接近,才能引起共鸣。其次,班主任在树立舆论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原则,一视同仁。在班级出现了好的事情或好的行为,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的学生都要及时表扬和评议,对不良的思想倾向或行为,不管是谁(包括班、团,队干部)都要批评教育。再次,班主任要从班级的细小事情抓起。在班级的生活中,随时都将发生一些琐碎小事,这些小事可能成为产生某种倾向的原因,班主任如果对此不闻不问,那就会错过教育学生,形成正确舆论的良好机会。此外,团队活动,班会和专题讨论会等,都是形成正确舆论的重要途径。它具有生动活泼、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班级成员进行自我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强化集体舆论的最普遍,最有力的手段。墙报和黑板报是形成和宣传班级集体舆论的有效工具。它具有针对性强、灵活性大、趣味性浓等特点。因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都非常重视办好墙报和黑板报。
(三)强化管理、严格要求
任何一个集体,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它是一个集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准则和法规。
班主任在建立良好的班风过程中,还要强化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保证。否则,没有集体纪律和有
效的规章制度做保证,势必会使班集体的行为失控,造成班级不可收拾的局面。即使已形成的良好班风,也会逐渐被丧失,甚至抵消已有的班风的凝聚力。
因此说,班主任在建设良好班风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班级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中小学生的《学生守则》,还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班风的特点,制定一些必要的制度,用以协调班级成员的认识和行为,做到“约之以法”。
凡是在班级正式宣布的制度,学生应该做到,一定要求全体成员一律做到,并要认真进行检查评比,并且奖罚分明。使每个成员,都感到集体的温暖和约束。丛而自觉地服从集体的意志和履行义务,形成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的生动活泼的局面,这样才能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巩固。
(四)要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
榜样,就是利用具有良好、高尚品行的人去教育,影响学生。
列宁曾说: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榜样的力量第一次有可能表现自己的广大影响。”可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青少年学生具有精力充沛,上进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等特点。尤其是对于具有直观性强的小学生,常用英雄榜样去启发,能使学生在意识中产生情感所指向的鲜明形象。班主任应该很好地利用榜样的教育力和影响力来感染学生。
当然,做为学生可学习的榜样人物是很多的,诸如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等,但更应注意在奉班中发现和培养典型,使学生感到榜样就在身边。这样的榜样既生动、亲切,又具体、实际。
班主任在组织学习榜样时,要紧密配合班风的格调,特别
是班风正在形成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榜样所形成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学生思想感情与榜样的思想情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渴望向榜样学习的心理需要,更有效的发挥榜样对形成班风的外力作用。
总之,班风的形成,是在班主任的积极努力下,自觉地运用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不断培养而形成的。它是一种非程序化,非模式化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不论是教育活动还是教学活动,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由于学生个性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性,以及教育过程的复杂性,都要求教师有很高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素养,广攫知识,博采众长,在具体的实践中去体验,去探索和创造。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