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地址列表
|
>文件大小:179 KB |
>下载次数:0 |
|
|
>更新时间:2011-01-29 09:18:56 |
|
|
会员通道1
会员通道2
|
|
|
广告
| |
|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
|
|
|
简 介 |
一、黄老之术 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黄老之术继承、改造了老子“道”的思想,认为“道”作为客观必然性,“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东汉时,黄老之术与谶纬之说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二、尊儒尚法是汉武帝统治的根本思想 《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明确指出:“(汉武帝)尊儒的同时,他还崇尚法制。尊儒尚法是他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如何理解教材的这一新提法呢? 首先,尊儒尚法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在武帝在位期间(前140至前87年)达到了王朝的鼎盛时期。大一统的局面进一步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实力已相当充足富厚,《史记•平准书》说:“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西汉王朝走上鼎盛时期后,汉初“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道家学说在本质上是消极的,只可在大的动乱之后起暂时的协调缓解作用,不能作为长期的政治指导方针。被秦王朝歪曲了的法家学说,名声很坏,统治者纵然骨子里仍然采用法家政治学说,而在自己的旗帜上却不愿打上法家的印记。于是以温、文、稳为特征而又强调人世的儒家学说便受到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推崇。汉武帝在前代诸帝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了一套新的统治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