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地址列表
|
>文件大小:210 KB |
>下载次数:0 |
|
|
>更新时间:2009-09-24 23:23:20 |
|
|
会员通道1
会员通道2
|
|
|
广告
| |
|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
|
|
|
简 介 |
阅读前言 是雄鹰就要展翅飞翔,是种子就要破土而出,它们的整个生命都在张扬着个性。个性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有了它就有了尊严,就有了生命的价值。坚毅执著是小溪的个性,含蓄柔韧是小雨的个性。个性是一种魅力,看昙花一现的一霎那呈现了绚烂,看飞蛾在扑灯的瞬间演绎了经典。万物各有风采,世间气象万千。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他们的个性魅力感人至深,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 古人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写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生活体验、情感、性格、思想、思维、语言能力等,因此,作者在文章中充分展现其生活体验、情感、性格、思想、思维、语言能力;同时,由于作者的描写对象本身所具有的个性和特征,其所展现的生活体验、情感、性格、思想、思维、语言能力的凭借体也具有丰富的个性特征。 2009年《新课程考试大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提出: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里的“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具体有三个要求:(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从这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既是对文学作品个性的解读,又是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这是对考生个性的尊重,也是对作品个性的尊重。高考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湖南高考命题人已经悄悄地将这些新课程的观念和要求设置在试题里了,只不过没有明确地提出名称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