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地址列表
|
>文件大小:198 KB |
>下载次数:4 |
|
|
>更新时间:2009-08-29 20:18:09 |
|
|
会员通道1
会员通道2
|
|
|
广告
| |
|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
|
|
|
简 介 |
一、“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 经常在教学中遇到学生对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的原因就简单回答:地势高。甚至有的参考书也如此讲解,其实这很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同样是海拔较高,而产生的“高处不胜寒”却应该分为三种情况来分析: 1.平原高空的“高处不胜寒” 这应该是较简单,学生易解释清楚的一种情况。由于地面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在平原的上空,由于离地较远,所以,高空气温较低。另外,高空湍流也使其气温不高。 2.山地的 “高处不胜寒” 在高山上,海拔增加,山地近地面大气比同纬度平原近地面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因此很强。可是因为山地在同海拔地区地面面积较平原地区 小,所以即使太阳辐射强,可地面小,使地面吸收热量,发出的长波辐射有限。因此也就导致山地大气得到的来自山地的地面辐射较少,使得气温不高。此外,山地 的地形复杂,植被较多,并且云雾较多也削弱了一定高度下的太阳辐射。另外,山地海拔较高,也使山地的湍流交换作用较强,风力较大,使气温不会太高。因而 “高处不胜寒”。 3.高原地区的“高处不胜寒” 高原地区同样有着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特点,因此太阳辐射很强。然而高原地区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 广阔的地面增温并产生了比山地多的地面辐射。可地面辐射的增多并没形成平原地区那样的较高气温,原因仍然在于其稀薄的大气,由于大气稀薄,水汽、二氧化碳 较少,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弱,即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使整个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很快。这样,大气的气温也就不会很高了,同样导致了“高处不胜 寒”。比较起来,同纬度平原地区近地面空气密度大等因素,使其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慢,故气温较高。 由此可见,同样是“高处不胜寒”,不同地形下,原因不同。简单总结,平原高空大气是离地面这热源太远而“供热不足”;高山地区的大气是地面小而“供热不 足”和高空风力的影响;而高原上的大气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使气温不高。青藏高原的气温低的根本原因应该是空气稀薄,且水汽和二氧化碳 等含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