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北京进入高校艺术类专业测试的“高峰期”。小江又多出一笔费用:报考费。小江排了一张时间表,发现2月份只有一天空闲,其余每天至少有一所学校开考。如果一一考下来,按每天一所学校200元计算,仅报名报考费的支出就高达5000多元。“有的学生家境富裕,愿意出这五千块钱,全都考一遍。一来增加‘命中率’,二来累积‘经验值’。如果没考中,就权当练手。”小江说,“不过,普遍的做法是有所侧重,花上2000块钱,报考十一二所学校。” 小江打算只报考中意的4—5所学校,将报考费控制在1000元以内。“现在必须能省则省。如果今年考上了,大学美术专业一年学费上万。如果考不上,又是一轮备考。” 妈妈反对也学艺术 采访中,记者发现,艺术考生的家长中有两个极端:其一,家长对孩子有一种操纵惯性,他们对艺术类专业没有太多的了解,往往是出于盲从、随大流让孩子学艺术;其二,也有些家长对艺术专业存在着偏见,总觉着是“歪门邪道”,不如普通专业有前途。不论哪种,这些家长和孩子之间经常发生冲突。 周乐最大的目标是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但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她无奈地说:“我妈妈认为服装设计就是当裁缝的,没什么前途。我们两代人之间的想法实在太难沟通了。但我坚持自己的理想,如果真的考上了,我会去说服我妈,她应该可以理解我。” 大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选择还是表示支持和尊重。一位外地考生家长不远千里赶到北京,为的是替孩子参加北京市艺术类招生咨询会。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绘画,“既然她有这个天分,作为家长,就应该给孩子一个发展的机会。我一定会尊重她自己的选择,毕竟是她要走的路”。 平静心态对竞争 表面看来,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低,似乎是一条高考升学的捷径。其实,艺术类考生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接受更残酷的竞争。他们不仅要经过专业课一试、二试、三试,还要通过文化课考试,才有可能真正踏进高校大门。许多专业报名录取比例都在1:10以上,1个录取名额有10个人竞争,最热门的专业甚至上百人竞争1个招生名额。 面对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这些艺术考生的心态却很平静,许多人对于未来的生活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王皓对未来的规划是做一名舞台设计师,他告诉记者,每个学艺术的人选择的人生道路都不尽相同,其间落差可能很大,选择时应该更慎重一些。现在的努力就是为了个人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 陆恩中谈到,毕业的时候正好赶上2008年奥运会,相信到时候会有更多机会。即使考不上,也不会放弃绘画这条道路,毕竟已经学了这么久了。记者了解到,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从小就开始学画的,初中、高中上的也是美术特长班,画画已经在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 考生自白:学艺术不是捷径 有人认为,高考选择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都是文化课不行才退而求其次学艺术。然而,艺术类考生说:学艺术不是钻空子,我们付出得更多。 吕晶一个来自辽宁的女生,“社会上对艺术类考生有不少误解,拿艺术考生和普通考生一比较,就知道学艺术付出的太多了。普通学生就学几门文化课,学生跟着老师按部就班走就行。条件好的,父母还给请家教。艺术类考生,必须自己找辅导班,找老师。外地考生来到北京没有地方住,人生地不熟。这些哪些普通高中生能经历?他们能在教室里学习,回家有父母守着,在我看来幸福死了。我们过年都不能回家”。 王昊北京110中学高三学生,“人家考一回,我们考两回(编者注:指专业测试和文化课考试),哪一回都不能掉链子。普通高三学生最紧张的时候是在春节后,虽然假期也补课,可是他们毕竟有点时间,打打游戏,出去看看电影,同学聚在一起玩玩。我从高三上学期这些娱乐就全免了,每天就是画画,只睡四、五个小时的觉,吃饭能省则省,洗澡的时间都没有。等忙完了专业考试,又要准备文化考试了,我半年没看文化课了,你说到时候我能不拼命嘛,好不容易拿到专业证,文化成绩不过线上不了大学多冤啊。我们考艺术用的精力最少是别人的两倍”。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