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繁體 | |||
|
|||
频道总分类: | |
|
|||
来自北京考试报(记者李东声) 新年伊始,自主招生申请时间陆续截止,各高校普遍开始初审申请材料。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了解到,今年申请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人数较往年有较大增长。社会对自主招生进一步熟悉和认可。 招生院校逐渐增加 自主招生实施之初,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指出: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有利于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选拔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促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全面开展。为了稳步推进自主招生,教育部2003年只批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进行试点。2004年,参加高校数增加到28所。 迄今为止,各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始终没有突破年度本科招生计划5%的限制。各高校普遍表示,高校组织了大量工作人员从事自主招生,人力物力投入较大,产出却不成比例。在目前5%招生比例限制下,高校自主招生人数十分有限,人、北、清、师等高校招生人数最多不过100多人,少的只有几十人。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表示,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审核自主招生申请材料,为此占用了近一半的工作时间。而这些高校每年本科招生规模达到两三千人,对自主招生投入精力过大,会影响高校其他招生工作。 部分高校表示,自主招生代表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改革的方向,不应该缩小规模,反而应该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指导下有步骤扩大招生比例和增加招生院校,让自主招生真正成为高校根据学校培育人才和教学特点自主进行人才选拔的一项制度。 选拔程序科学规范 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既然是自主招生,高校的自主权力很大,想招谁就招谁。 其实,这是误解。正因为拥有自主招生权,高校普遍特别重视这项工作,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方面组织专家队伍对考生的自身条件进行严格审查,一方面组织文化测试,进行面试,有的高校甚至请来心理学专家现场测评,以保证招生质量。与此同时,对入选名单还在高校和中学进行公示,引进社会监督。 每一个最终被确定为自主招生的人选,都经历了初审、复审、文化测试、面试等层层考察,而这并不意味着最后的成功。他们还需要经历高考文化考试的检验,只有高考成绩达到了高校规定,才能最终走进高校大门。 据了解,北京大学等高校都组织了专家队伍,包括高校专业教师和中学教师参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以往是在专家组意见基础上,由学校自主招生领导小组开会讨论决定最后人选。2005年,学校准备直接由专家组打分决定参加自主招生的最终人选。其他学校也都有类似的专家组,从考生申请材料的审核决定复试人选,到复试中出题、阅卷、评分,进行面试,确定最终人选,专家全程参与。高校自主招生基本上达到了教育部要求的“标准刚性化,程序规范化,招生办法公开化,录取结果公示化。” 为了保证自主招生顺利实施,北京大学招办是这样要求的:自主招生工作“绝对要规范,绝对不忽视每一个细节”。 想招谁就招谁,在高校自主招生的实施中不可能存在。 注重考生均衡发展 考生和家长对自主招生的最大误解是:自主招生招的都是偏才怪才。 记者在高校了解到的事实却截然不同,所谓的偏才怪才在高校凤毛麟角,而自主招生最终录取的考生基本上都是各方面均衡发展,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的考生。 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的自主招生考生,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依据高考原始分数考入该校的。北京大学2004年录取的考生中,只有30%—40%的考生需要降分录取,而降分的幅度都没有超过20分。依照这样的高考分数,这些考生与偏才怪才相距甚远,应该说他们是全面发展、某一方面才能突出的优秀学生。类似的情况在浙江大学等高校也同样存在。 北京大学招办董德刚认为:自主招生的主流不是偏才怪才,而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的考生。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体制下,基础教育给中小学生发展兴趣特长所留空间有限,所谓的偏才怪才很难出现,可遇不可求。现实中,高校自主招生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综合素质较高某一方面有特长的考生身上。这也是为什么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竞相出现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类似字眼。 高校期望通过自主招生能够带动中学教育多元化发展,进而打破高考一元化评价,推动素质教育。而这,也正是教育部门实施自主招生制度的初衷之一。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免费教育资源网(http://ttshopping.ne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