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一批高校组织的保送生和自主招生考试刚刚结束,这些人们心目中的著名高等学府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刁难”学生,要求学生具备怎样的素质?昨天,记者来到南京外国语学校采访了考试归来的一批学生。
不能做“书呆子”
已获得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保送资格的宋凯茜说,北大出的题目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知识面很广,看上去要求很高,实际上也并不难,只要平时多关注社会,关注新闻就可以了,但关键是凡事要有自己的见解,千万不能做“书呆子”。比如她在口试中就遇到这样一道题:你对13亿人口日有什么看法?她的回答是,媒体对第13亿小公民的强烈关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干扰了他们全家作为普通人的正常生活,这种做法恰当与否值得思考。这个回答让5位考官连连点头微笑。在问到如果她到北大后将开展什么样的社团活动时,宋凯茜的大胆回答也让考官耳目一新,她说,北大人文气息很浓厚,但据她观察,整个北大都没有学生超市,她到北大后会考虑办个学生超市,为北大增加点商业气息。获北大德语专业保送资格的李萱是个文学爱好者,中学阶段就发表过不少习作,在考前所填的表格中,李萱列举了一些自己的作品。没想到,面试时,她的一篇文章竟被教授当成问题提了出来,更让她意外的是,这位教授的话语间明显对这篇文章中观点持不同意见。但李萱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加以说明。问题答完后,教授点头赞赏。面试结束后一位北大外院的负责人还称赞说,这位考生答得太好了,能坚持自己的观点,真想给她打满分!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在几所高校的考试中,除了考查考生扎实的学科知识外,主考官们在面试中都特别看重能力。也许考生们的回答并非是考官们心目中的标准答案,但只要言之有理,从中体现出考生某方面的素质,一样会博得考官们的称赞。报考清华大学的施洋说,她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新交通法有一条规定,司机撞行人后,即使是行人全责,司机也要赔偿30%%,这项规定合不合理。施洋一口就答了个不合理,并说了自己的理由。这让几位考官面面相觑,反问她,既然不合理,为什么要出台这项规定。施洋镇定了一下情绪,又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进行阐述。这种全面看待问题的方式显然让考官很满意。几所高校的面试中都有自我简介一项,而考官们对此也特别重视,往往会围绕你认为的“亮点”穷追不舍。报考人民大学的康康说,在面试自我介绍时,他说自己曾在学校英语节中表演过一个英文短剧。考官马上追问,在这个节目中你学到了什么?
心理素质很关键
获北大日语系保送资格的曹集云说,自己的面试还颇曲折,在他读完一篇英语文章后,一位考官针对其中的一个发音纠正他,并说,你确信你的发音正确吗?曹集云说确信。没想到考官继续追问,你确信吗?来来回回反复了好几次,这让原本自信的他也有点怀疑了,不过他很快镇定了情绪,坚持己见,并从容地回答了下面的问题。也许正是这种沉着冷静的态度赢得了几位教授的共同赞赏,日语系和阿拉伯语系的两位主任还争着要他。曹集云在南外是体育部部长,平时经常要组织活动,虽然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但他认为这种经历对自己很有帮助,锻炼了自己处事的能力,遇到意外的情形也能迅速镇定下来。心理素质好在面试中的确能占到不少优势。康康在回答“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时,说了几句后突然发现自己压根就忘了这本书的内容,一开始紧张得汗都出来了,好在他马上调整情绪,老实地承认说这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现在有些忘了,不过现在最喜欢这样的一本书……这个转折似乎也并没让考官反感,反而对他的应变能力颇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