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高校为何收缩自主招生“战线”?如何应对考生“另择高枝”的困扰?自主招生未来将如何继续?近日,江苏已进行自主招生试点的8所高校举行了一次“民间会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28所高校进行了自主招生试点,其中江苏8所。几年来,这项始于江苏的改革,在高校眼里渐渐成了一块“鸡肋”。
原因之一是由于自主招生力度不大,名额只占总计划5%,高校选拔特殊人才的要求未能满足。
其二是改革的步子尚小,虽然试点之初教育部允许自主招生高校可以不问分数直接录取“看中”的学生,但慑于社会以分数论英雄的惯性思维及不看分数是否导致招生腐败的议论,各高校在录取时还是要以高考分数作“硬杠杠”(只不过降分录取而已),真正有个性的“怪才”、“奇才”还是招不到。
其三是诚信问题,有的中学看准自主招生中的“加分效应”,把那些加分后恰好能考上大学的学生推给高校,即“推良不推优”;有的学校弄虚作假,给学生假的证书、竞赛获奖证明,将学生推给高校,影响了自主招生的声誉。此外是学生的诚信问题,通过种种程序被高校自主招生“预录取”,一旦高考得了高分立即另攀高枝。近年来,虽不断有高校想用签“诚信协议”的办法来约束学生,但实践证明这无济于事。
这项被高校寄予厚望的改革今后将如何继续?各高校负责人纷纷推出他们的设想。南大招办主任赵清说,自主招生试点改革方向是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在严格自主招生程序、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逐渐过渡到直接录取。被高校“看中”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而直接进入高校,这样那些“奇才”就不会因高考而落榜。南航招办主任陶勇则设想,为避免学生不讲诚信“另攀高枝”,可以尝试实行“零批次”录取,即被高校“预录取”的学生可以参加高考,但参加高考只要达到高校要求的分数线,高校就可以“优先”录取该生。南理工招办主任王虎则强调,在国家大政策未作调整的情况下,高校目前自主招生能调整的空间较小,具体怎么调整,有待教育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