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弟考上大学,短暂的高兴之后不免战战兢兢起来。北航要10万元换通知书的丑闻尚未尘埃落定,武汉某高校又出“每生收100元报名费”的新招;好像收费的主动权总在校方手里,怕只怕没有好点子。这让为学费发愁的学子,想让那颗焦灼的心不悬着都不行。果不其然,在某省,三家权威部门(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日前联合发文,下令调高2004年当地高校的新生学费标准:从今年秋季入学开始,全省普通高校本科一般专业的学费全部调高,8所部属高校和当地的大学一般本科专业学费由去年的3600元增加至4500元,21所其他省属本科高校一般本科专业学费由去年的3600元增加至4000元。此外还规定,各高校重点本科专业学费可在一般本科专业学费基础上,再上浮30%。
据我所知,早就没多少学校按3600元收费了。
然而,我还是想问,即便是政令,学费上涨,而且一涨就是近千元,能不能给一个理由:为了什么或依据什么?连水电这样垄断性较高的行业涨个几分钱,也得走走过场听证一下,道个一二三,高校提高学费为何不举行听证?
大学从不收费到收费,现在没多少人不接受这种现实。但学费作为一种投资,学生及家长有权知道,这个学费收得是否合理,高校也有责任和义务将办学实际成本,给社会一个明白账。
高校收费自由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育产业化的自我定位,即收费完全由市场调节。由公立高校的投资体制可以看出,这样的“产业化”,从总体上说只是拿着纳税人的税款赚纳税人的钱,却没有多少回报或服务的意识。在中国,谁也不能否认这样的国情,公立高校的一砖一瓦一枝笔一张纸,都来源于财政拨款,都是纳税人的奉献。因此,即便“产业化”有那么一点存在的理由,也应该考虑学生家长作为“股东”的权益,有所关照,有所优惠。一手通过国家要办学经费,一手通过提高学费做大所谓产业满足自己,无论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对于高校说不出理由的收费,政府应该及时发挥调控之“手”的作用,予以有力的制止而绝不是相反。不说别的,单就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我们也不能助长高校收费扩大的欲望。如此涨价没商量,那些吃“低保”、种几亩薄田的贫困家庭,不吃不喝也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