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特点
思维的特点
青年初期学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但和初中生相比,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和深化,这就要求他们发挥更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具备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1)思维具有更多的抽象概括性,辩证思维开始形成。
由于高中学生经常学习和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科学理论,分析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因此,抽象逻辑思维开始从初中阶段的"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他们不仅能够以经验材料为基础作理论说明,而且可以摆脱具体材料在理论上进行推导、论证,即依据理论命题去获得新的知识,并能用理论把材料贯穿起来。高中学生理论型思维的发展,必然导致辩证思维初露萌芽。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加鲜明,思维的片面性有所改善。
高中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等,特别是随着高中学生理论思维的发展,他们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在确定因果关系时,思维的独立性发展起来。随之思维的批判性也发展起来,他们一般不轻信结论,喜欢怀疑、争论和评论,在讨论问题时,注重别人或自己是否能拿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论据,看问题已不像初中生那样肯定或否定一切。
情绪的特点
与初中生相比,他们的情感日益深厚、含蓄而稳定。喜、怒、哀、乐不轻易外露,总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时间和地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往往由社会重大政治问题、广泛流行的社会观念、对人生的理解等问题引起。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有了较深的发展。对学习和科技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和艺术的鉴赏中体验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充满浪漫主义热情,憧憬未来。激倩更多地与理想和前途交织在一起,虽然情绪相对于少年期较为稳定,但也经常因前途未卜、抉择太多而郁闷。
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和理智
(1)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随着他们社会经验不断丰富和智力发展,他们逐渐地把自我分化为主我和客我,把自己作为一个客体加以观察分析,因此对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更为全面、客观和主动,认识到主观的"我"不一定就是现实的"我",现实的自我是通过个人行为表现与社会。以及别人的评价来确定的。
(2)人生观的初步形成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理论思维的形成,随着青年对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了解越来越多,对自我在社会中肩负的使命认识加深,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一课题的探索愈益自觉和迫切,人生观初步形成。但这种认识和探索往往缺乏经验,初步形成的人生观还不够成熟且不稳定,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3)理想的初步形成
理想的初步形成是青年初期学生心理逐步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他们富于理想,憧憬未来,为追求美好的前途,立志刻苦攻读,发奋学习,这是一种积极的倾向。据有关调查,高中生的理想形式概括性理想较多,他们的理想更具有社会性、现实性、职业性和稳定性的特点。由于他们科学知识的增多及社会意识的不断增强,常常把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的需要结合起来,尤其与职业的选择结合起来,他们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严峻现实,因而对职业的选择更加突出,一旦选定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社会性的发展社会交往大大扩展。
很重视同伴友谊,择友有较高的原则性。友谊的标准是信任和互助。男女择友都喜欢同龄人,女青年喜欢与比自己大的人交朋友,出现异性接近感。
青春晚期心理发展特点
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生特有的学习和活动方式,使大学生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心理发展的水平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阶段形成了他们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
思维的特点:
大学生的思维达到较高和较成熟的程度。
(1)发展辩证思维的初级阶段:
随着大学阶段知识量的急剧增加,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取代经验型思维而占据了主导地位。
他们通过学习和广泛接触社会,通过对外界各种信息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归纳、演绎之后,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事物内部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系统的论证思维活动发展了青年的抽象思维与理论思维能力,辩证思维也随即发展起来了。辩证思维要求在对立统一中把握矛盾的各个方面,从矛盾的必然性上去考察对象,从系统结构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这是一种以辩证法为核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用辨证思维去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对事物进行分析就能因时而异、因人而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面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
他们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常以"小群体"形式争论事物。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不愿沿袭现成的方法,也不愿依赖别人,希望自己独立地去探索新的途径,获得新的结论,求得自己的独创性见解;他们在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不"唯书"、不"唯上"、不断探索、锐意求新。
(3)创造性思维逐渐确立:
大学生思维具有敢于刻意求新、富有创造精神的重要特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我们将其理解为一个人在强烈的创造动机(需要)的推动下,将个体的各认识能力(或称智慧能力)进行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从而产生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复杂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的渐渐确立是大学生发现、认识、利用规律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他们思维能力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
青春晚期心理发展特点如何?
大学生有着丰富、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世界。与青年初期相比,虽然他们的情绪体验来得快而强烈,但他们有一定的调节和克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使情绪表现具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但较之成人还显得动荡多变,具有不稳定性,既想控制隐藏自己的情绪,又很难控制情绪高昂时的外部表现。随着年龄增加,担忧及种种想象中的恐惧增多,担忧的内容与青年前期有点类似,主要是事业、前途、经济、人事关系、婚姻、恋爱等。忧虑过甚会变成焦虑,一种是神经质的焦虑,来源于自感能力不足;一种是社会性焦虑,来源于社会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焦虑过度可以变为极度紧张与神经质,对什么事都过度反应,也可变为极度淡漠,对什么事都不作反应。所以此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应当引起注意。 但总的说来,大学生的情绪日趋稳定,对事物不再作表面价值的反应,情感趋向成熟,不再见异思迁或走极端。
自我意识的特点:
( 1)自我评价日趋完善
首先是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
大学生总是对"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我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我的前途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十分感兴趣而又急切地期待一个满意的答案。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更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他们常独立思考;力图将社会的期望内化为自我的品质,参照周围的老师和同学进行自我评价,设想自己的发展或进行自我设计。
其次,自我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况。
他们善于根据社会、学校、集体和同学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地评价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且这时的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况,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无大的差异。当然,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仍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一是"高估自我",有着很强的优越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思维发展尚有水平不高的一面;二是"低估自我",这是因为自我期望水平偏高,引起学生对现实的不满,学习与生活缺乏科学的调节,适应能力差,易积累一定的挫折感,产生过强的自尊心等。这都是需要引起注意和避免出现的倾向。
其三、独立意向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渡,大学生的独立意向在向高一级水平发展。
过去的独立是个体性的独立,现在的独立是社会性的独立,即自立于家庭、自立于伙伴向自立于社会过渡;渴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专业人才。过去的自尊心表现为以知识分子预备队成员为标准,进一步认识到群体生活的社会意义,懂得人与人之这间要相互尊重,要取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尊与尊重别人,要善于与人协作的道理,从而使原初的自尊心提高到一个更自觉的水平。大学时期的人际关系由父子、师生、伙伴关系发展成复杂的范围更广的人际关系。过去的自信心来自力量的大小和分数的高低,而此期的自信心的确定依据多维标准,如才华、学识、风度、能力、观念等。过去的自控能力限于听话和不违犯纪律,现在这种他律性自控能力显得很弱,而是需要自觉地按照社会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他律性在向自律性过渡。上中学时的奋斗目标是得到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旦实现后,其内驱力不再发挥作用,确定新的前进目标已成为大学生的当务之急,这时他们多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理想及实现的途径。
社会性的发展交友圈扩大,密友圈缩小。
对同性朋友的兴趣开始转向异性朋友。
选择朋友考虑理想、兴趣、价值观上接近的。
社交能力逐渐增强,而且在交往中注意较温和的方式,比如不再粗暴地自夸自大,而是以基本观点表示之。
对社会、对同性和异性的鉴赏力增强,能适应各式各样的人,能接受和宽容朋友的不同意见,不试图硬性改变他们,因而争吵减少。
社会性成熟的青年对家里人相敬如宾,尽到作子女的义务,因而家庭的摩擦减少。社会生活使他们感到很快乐,即使在特殊情况下也能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