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是需要举手示意的,在小学阶段,我曾经有过三种不同的举手示意的境遇,这给我的心灵,对我的成长,乃至人生价值的走向,都留下了刀刻斧砍般的印记。光阴荏苒,二十几年过去,如今也成为一名教师的我,对学生们的举手示意则有了更深层的感悟和体验。
自幼我就是个性格内向不愿出头露面的孩子,每当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即便我会答,也不肯举起右手来,而是把头深深地埋在两臂之间,在同学们如林般高举的手臂中掩饰着自己。“喂,说你呢,那个唯一的不举手的低头的男孩!”语文老师边这样说,边把一个粉笔头准确无误地击在我的头上。于是,课堂一片哄堂大笑,我像个偷了别人东西的贼那样尴尬地站了起来,大脑里一片空白,更不消说回答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被人嘲讽,十分尴尬的境遇,我开始学得乖巧起来。不就是举手吗?有什么了不起?每提出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都在举手,里面肯定有滥竽充数之辈,我何妨不也做回南郭先生呢?可这样做也有露馅的时候。可能是由于心里没底,举起的手臂不高,也可能是由于心里胆怯,举起的右手在空中瑟瑟发抖,才引起了老师的注目吧。此后,再上语文课的时候,只要我举起手,那位语文老师一准会请我作答。结果,每每因为答得驴唇不对马嘴,又遭来一番冷嘲热讽。
后来,那位语文老师调走了,我们班新来了一位扎着羊角辫的年轻女教师,她是从师范学校刚毕业的。当她发现我不是在课堂上极少举手或频频举手而答不上来的情况后,并没有责备我,而是把我领到了她的办公室。当我向她坦白了自己心中难言的苦衷之后,女老师轻轻地抚着我的头出了一个好主意:“这样吧,孩子。以后,如果你能答上来的时候,那么请你把右手举起;如果你不会答的时候,请你把左手举起。这样,你和老师的心里就都有底了。”这真是一个两全齐美的好主意,我偎在她的怀里嘤嘤地哭出声来。
左手与右手,托起了我小学时代心中那轮自尊与自信的艳阳。我开始努力,开始发奋,为了不让那位可亲可敬的老师看到我再举起那只为了呵护虚荣的左手来。此后,我举右手的频率在增加,举左手的频率在锐减。最后,小学毕业那年,我成为那所乡镇小学考上县重点初中的唯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