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阅读者用心灵与作者(文本)进行富有诗意的一种个性化对话过程。
所谓“用心灵”是说阅读是一种个体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需用阅读者自己的心灵去感知、理解、体验、领悟、创造。阅读是吸收的主要方式,也是一种心灵表达。只有用心灵去阅读,才能走进文章的境界中去,才能读出文章的情趣和韵味,才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并逐步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读书(广范围的阅读——作者注),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富有诗意”是说阅读是一种自由舒畅、富有感情和激情、给人美感享受的创造性活动。阅读是展开自己的翅膀,放飞自己的畅想,自由地在作者创造的广阔的艺术世界和精神宇宙里翱翔;是一种诗情、诗趣、诗意的熏染陶醉,一种审美创造的享受和满足;是一种兴趣的张扬,感情的喷发,激情的迸溅。只有这样,才能进入作者和我两忘,文章与我交融的阅读诗化境界。易卜生曾说:“不仅作家在创作,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
“个性化”是指阅读大多情况下是一种个人行为,带有阅读者自己鲜明的主观色彩和个性特点。阅读是阅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是一种个人体验过程。同学们自己都是阅读主体,有个人的兴趣爱好、阅读权利和阅读自由。阅读时,自读是阅读之本,自悟是阅读之魂。重要的是自己从文章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这读出的什么、悟出的什么就是“个性化”的东西。苏联图书馆学家鲁巴金说:“读书就是借助他人的思想,开发自己的思想。”
“对话”就是阅读者与阅读对象——文本自由平等地“面对面”倾心交谈。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说:“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在交谈。”这里的对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带上情感与文本及其作者对话交流;二是与同学、老师或其他读者广泛交流。“对话”的目的不仅要理解文本所提供的信息,而且要把阅读者的解读输入到文本中去,用以激活信息的意义。这里的“激活”很重要,只有我们大胆地与文本对话,真正激活了文本信息的意义,才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意,达到心领神会,读出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也是一种与作者一起进行“文章的完成”的终结创作活动。
任何文章(文学作品),没有阅读者的阅读,只是一个没完成的文本。接受美学理论认为,阅读者的阅读及其接受是使“文章的完成”的过程和终结,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接受和再创作,文章才能“实现由无生气的意义痕迹向有生气的意义转换”。建构主义者也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阅读是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活动。阅读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迸溅出来的“火花”,大多就是阅读者的真知灼见。阅读创造常常就在这种阅读中表现出来。读者的这种“创造”,与作者一起促成了“文章的完成”及其意义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