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苏武
四川一考生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注:应为南望)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点评:本文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深沉厚重的文化积淀。考生巧借苏武的故事,写出了苏武奔走于茫茫大漠、游荡于寒沙衰草之上的生活,写出了苏武的哀叹、正气、惊诧、执著,写出了苏武的睿智、勇气。考生信手拈来,加以组合铺陈,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显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化内涵。二、优美和谐的语言韵律。“挥一挥羊鞭……弄一支秃笔……”“一边是……一边是……”“站在……站在……”“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圣洁的守望。”“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这样生动而整齐的句式,这样诗一般的文句,阅卷老师一定也会感到一种读文的喜悦和美好的享受。三、不足之处是犯了一个常识错误。苏武牧羊在漠北,也就是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在那里“北顾中原”明显不妥,此处宜用“南望中原”。 (鲍亚民评荐)
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湖南一考生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热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取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艰难后的从容。
一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我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我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我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我磨墨,那该是我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
可是,无意间我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我觉得我应该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我清醒地知道,我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于是我带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我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
昔日我骑御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我骑白鹿奔向我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我屡跌屡撞,奔跑又让我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二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送走了那个可弃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过,就被元兵的罗网网住。
我回头看到无止境的路,从临安到岭南,这一路我的确是奔过来的。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当年,我心怀抗元大志,跨上战马,驰骋沙场。我在奔向战场,也是在奔向我人生的另一处归宿:大丈夫志在军营。
可是临安府,容得了一代糊涂君王,容得了一群窝囊庸臣,却容不了一颗誓死效忠的赤诚之心!所以,我深深明白,我只能永远奔跑,哪怕只杀一个元兵,收复一寸大宋疆土。荆棘算得了什么,刀光剑影又有何畏惧!
今夜,我却被困在暗牢,也许永远不能跨上我心爱的坐骑,去驰骋边疆、驰骋信念、驰骋人生了。箫声吹得人哀怨,但哀怨从来不属于伟丈夫,士可杀不可辱。铁骨铮铮的文天祥怎能跪着生!
燕山月光静静洒下,秋菊无声无息地盛开,塑一座圣洁的雕像。
奔跑让我遍体鳞伤,抛头洒血;奔跑又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越——意志,应该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生命是一江春水,抒写了热情和奔放,教人在激情中意气风发。
生命是一泻瀑布,宣誓了坚贞和不屈,教人在挫折中不懈追求。
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灵上跨越。
点评:这是一篇思接千载的创新佳篇,又是一篇文采飞扬的激情之作。文章之所以能写得如此出众,得益于作者找到了两个脱俗的“切入点”:一、从两位伟人身上找到了相同的人生轨迹。李白在奔跑中屡跌屡撞,却又在奔跑中获得了心灵的超越;文天祥在奔跑中弄得遍体鳞伤,却又在奔跑中完成了永恒的跨越。作者穿越历史,走近伟人,从两人不同的命运中,找到了相似点,主题极为深刻。二、精美的语言中处处闪烁着创新的光芒。文中两大部分,各用一首情感浓郁的诗歌作为行文线索,均用“我”的口吻串起人物不同时期的故事与诗篇,诗词信手拈来,典故比比皆是,结尾的比喻更似一江春水,让情感的潮水喷涌而出,收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
(罗小军评荐)
真正的天堂
湖南一考生
一只鸟在飞。它的母亲在某个目的地等待它的到达。它只知道母亲在远方等它,不知原因,不知地方。它风雨兼程,急迫迅速。它需要到达。当它找到它的母亲,它向母亲炫耀:“三天我飞了几百里,找遍了整个山林,我饥饿,我渴,我的羽毛掉了一大半。我觉得我很坚强。”
它母亲摇摇头:“你坚强,我承认。你找到了我,你这三天找遍了整个山林,可你知道这个山林有几条河流几个湖泊吗?”它摇头,满脸困惑。“孩子,太快的速度会让你错过许多美丽的风景。”
速度,在现在的世界已被诠释得很完美了。人们走得不耐烦了,千百年历史的路沉寂在脚下,黄尘四起的时候,人们选择另一种方式:奔跑。抛弃老牛破车,创造更牛的工具,但人们似乎忘了牛的存在,因而忽略草原,一寸寸黄沙的侵蚀是一行行血泪的悔恨。人类想跑过大自然,跨越生命本源,寻找人造的天堂。美丽与错误共存的幻想,是否正在破裂?
人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奔跑,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风唤醒田蛙的春,错过了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的夏,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一封封枯叶的秋,错过了山坡覆白雪水面凝银冰的冬。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色中踱步,让一个个脚印有翡翠的韵脚金银的注释。这才是我们的世界。
登山不只为了高度。我们的高度应有风度。登临送目的时候,才不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拾级而上,俯仰春秋,一步之距是美的距离,每接近一步,都有真正的快乐。可当你看见别人已到山顶或后来居上时,你会想到速度;当你看到东方大白,红日即将喷薄而出时,你会想到速度。用跑的间级代替走的拾级,你认为你理智聪明,你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坡陡级密,谨防摔倒。
人们带着满腔热血满囊希望,往往在此受伤,成为路途上征战的折点。得不偿失的结果在历史的大树上累累垂垂。用子弹的速度超越狐的速度,挣扎的凄惨浓缩着危险与生存的危机。而人们在另一棵大树上的丰硕成果,使我们感受到奔跑的美妙。天与地的距离,由可望变成可及,由奇迹变成旧迹。足迹印上明月,目光定格水火,像一首首优美的诗词,字句如星光闪烁。这种风度,足以让人们在这个高度翩翩起舞,击节庆祝。
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生活环境。地球是所有人的家,地球要成为所有人的理想世界,需要人的创造,更需要人的节奏。一路风景,走走停停,才叫生命的历程。
生活的天堂才是真正的天堂。美丽在阶前小河中流淌,真实在土地上成长,智慧在屋顶青瓦上乘凉,一只鸟与鸟群在大地之上飞翔。
我们的风景,我们匆忙或从容的眼睛。
点评: 不少专家呼吁,高考作文逐渐成为了应试教育下的“怪物”——轻个性,重技巧;重结构,轻语言。令人欣喜的是,这位考生笔下的文字,宛如一条情感的小溪,潺潺而来。文章从“小鸟的炫耀”巧妙引入,用“母亲善意的提醒”娓娓道出,继而展开联想与想象,从“速度”与“高度”两个方面展开,精辟地阐述了个中的深刻哲理。立意自然贴切,观点入情入理,收到了出乎意料之外、在乎情理之中的写作效果。语言也是异彩纷呈,长句短句交错使用,比喻排比熠熠生辉,令人品读之余,不由生出几分羡慕。 (罗小军评荐)
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
山东一考生
人借花传情,花借人繁衍。一阵风,透窗而入的是一种将雨的湿润。这样一个略显燥热的夏天,又有多少种子随着北迁而来的鸟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大自然就是这样生生不息:果实做了鸟儿的食物,鸟儿做了种子的翅膀。
木匠做短了进贡来的木材,石匠借此就做出了隆起的石墩。既保全了他的性命又为中华建筑多增了一份姿彩。
人类在自然母亲的教化下,懂得了一种合人伦而又美丽的道理——双赢。
取尺之长,彰显了寸的灵巧;取寸之短,又褒扬了尺的长度。于是尺寸合作使工之器愈利,使工之事愈善。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双赢,它抹去了勉强别人所带来的压力,也减少了被别人强迫所带来的痛苦;“姜太公钓鱼”是一种行动上的双赢,这避免了垂钓人枯坐求鱼时的心焦,也减少了池中鱼儿嬉闹时的忐忑。两不伤害,求的是一份静默,是一份期许和等待。于是孔圣人成就了美名,于是姜子牙等到了他的伯乐。
郑和是一个航海家,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他带着天朝上谕,所到之处,送陶瓷,送丝绸,送茶叶。他送去的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文化,同时也收获了异域文化,更有礼赞和膜拜。他是东方的“礼”,是东方的智慧。当哥伦布带着他远洋的发现,成为了西方殖民者在海上旅行的明灯时,他只不过是一个殖民者的先驱,为了黄金和丝绸而来。所到之处,带给土著居民以灾难,带走了车载斗量的财富,留下了殖民地上泣血的控诉。所以郑和的航海史是金色的,处处焕发着“双赢”所带来的人伦光辉;所以哥伦布的航海史是血色的,处处浸染着贪婪所带来的罪恶。
双赢,是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它源于尚“礼”的人。历代追求的和谐,一如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这是一种善心的付出,又是一种智慧的回报。
双赢是一种由自然而来而又荟萃于社会人伦的智者之思,智慧之美。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立意不俗。文章用常见的生活现象来引出话题,紧接着以简洁、凝练的笔墨点明文章的主旨:人类在自然母亲的教化下,懂得了一种合人伦而又美丽的道理——双赢。紧接着,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分析上,而是用睿智的目光,用生动的事例,对双赢的智慧进行了思辨性的毫不容情的理性追索,并站在哲学的高度深刻地分析了其所焕发着的人伦光辉,体现了难能可贵的素养。最后,文章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来点题,显得极为有力。 (高凤元评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