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穿靴戴帽,削足适履
由于话题作文具有内容宽泛、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等特点,因此,有些考生心存侥幸,事先写成或背熟一些文章,考场上就把旧作改头换面,塞入话题。有时自己也觉得所写内容与原话题“风马牛不相及”,于是“沐猴而冠”,乔装打扮一番,尽管用心良苦,但总会在“接口”处露出破绽,最终还是逃不过阅卷老师的眼睛。
比“穿靴戴帽”更为严重的是“另起炉灶”,就是彻底抛开试题,自己“自由式作文”。这固然不排除有的考生没仔细看或看不明白话题的可能,但主要还是由于考生看到试题后已感到“不合辙不押韵”,又不愿或无力按试题要求写出新作,于是照搬准备好的作文。这类作文“驴唇不对马嘴”,病症更加明显,只能是阅卷中评分最低的一类。
二、东拉西扯,内容散乱
高考作文一般只有800字左右,所以,把文章主旨集中在一个中心点上展开记叙、描写和议论,显得尤为重要。这几年的话题作文,虽然内容都比较宽泛,可以容纳的东西较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分解出众多具体的题目,然而一旦落笔成文,就忌“宽”忌“泛”了。若写成记叙文,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一个中心人物;若写成议论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只能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反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很难把一个问题说深说透。
部分考生不了解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是没有考虑好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草率下笔,或者错误地认为“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结果使自己的文章乱兜圈子,不着边际,给人的感觉是文意散漫、杂乱无章。
如何避免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的毛病呢?应注意两点:首先,要有“化大为小”“化空为实”的意识。作文的切入口开得小,有利于写出立意鲜明、内容集中的好作文,相对来说就不太会犯多头指向、任意东西的失误了。其次,要养成编拟写作提纲的习惯。拿到作文题后,不能匆匆忙忙动笔,先要想成熟,并认真拟定一个简明的提纲。列提纲时可以理出全文的层次结构,考虑各个部分是否都受主旨的统率,各个层次的联系是否紧密。如果是写选材比较自由的散文,更要理清凝聚全篇的“神”和一条线索,以防止作文的随意性。
三、疏于审题,偏离题意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就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性”。所谓“规定性”,无非就是要求你必须写什么,必须怎么写。这会涉及文章的体式、主旨、材料,以及标题、字数等。近几年高考作文为发挥考生的写作才能而缩小了限制性,加大了自主性,题面的要求往往说得比较明白,所以审题已不是非常困难的事。但是,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如果考生审题意识淡薄,既不重视把握题目的内涵,也不注意审清题目要求,还是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严重后果。这方面的教训并不少。比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提供了一则寓言,目的是引出话题——“诚信”,按说审题难度很小。但有些考生却把“诚信”误作“诚恳”“自信”“信仰”等,严重偏离了题意;还有的把“诚信”理解为“忠诚”“信任”,这虽然与“诚信”有关联,但毕竟不是同一概念,决不能等同视之。又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为数不少的考生不认真审题,仅仅就“协作”“互惠”“双赢”等作发挥,于是写成一篇“给材料作文”,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样的作文,一般难以及格。比如有位考生写的是《合作与成功》,用寓言故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以及体育比赛、科学研究中的事例论证了“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通篇未提“选择”,只得18分。另一篇《让万马齐奔驰》,用学习中要互帮互助才能共同提高、战争中各兵种要密切配合才能打胜仗等作论据,论述了“互相帮助是一种美德”的观点,也没有写到“选择”,此文也只得18分。
有必要提请广大考生注意,考场作文审题时应做到三点:
首先要全面,即凡是命题者给出的材料、提示、要求及注意事项,都要一一看清楚,看明白,不能遗漏。
其次要仔细琢磨关键词语的意思。比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题目,要吃透以下几点:1.“记忆”是指“保存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不是“思维”“性格”“精神”,当然更不是“身份”“地位”和“面貌”。2.“移植”在这里是指“将机体的一部分组织转移到另一机体上的一种医疗手术”,不是“克隆”“复制”,也不是单方面的“删除”,而是有“移”有“植”。通过这样的分析,就不会闹出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后自己长出大胡子之类的笑话,也不会写出“借尸还魂”等荒唐故事了。3.“假如”,表明这是一个假设的判断,即已经假定这是一种“事实”,接下来只能对由此而产生的结果作出判断和评价,而不必对移植技术本身的可能性、可靠性发表什么意见。
最后一点,要注意题目之间的细微差别。高考作文与平时作文题目完全一样的可能性极小,即使是相同的题目,只要写作要求有一两处变化,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很大的差别,甚至文不对题。所以,考场上碰到似曾相识的题目,或觉得自己以前做过的某篇作文适合这一话题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反复考虑,不要轻易把旧作搬上试卷。
四、立意消极,格调庸俗
高考阅卷中发现,少数考生脑子里存有过多的负面思想,因而写着写着就滑到错误的思想观点上去了,把错的当成了对的,还自以为写出了“真话”。例如,看不到改革发展的主流,把我们的社会看成一团漆黑;正儿八经地宣扬“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把迷信思想当成了真理;认为“学校是牢房,婚姻是坟墓”,流露出“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工作、自由,任何选择皆是徒劳”的悲观念头……按照此类错误观点来确立中心,发表议论,还振振有词。这样的作文,思想内容就大成问题了。
五、内容幼稚,器量狭小
此类病文在近几年高考中绝非少数。有些考生“思想贫血”“文化贫血”,笔下作文写得极为幼稚。比如面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谈移植记忆后中学生再不用记公式背公式了——多么小家子气。写“心灵的选择”,则是谈一张假币到手,是上交还是想方设法花出去;同学舞弊,要不要制止与揭发;深夜不能入眠,打电话谈天又怕打扰同学,于是选择了做俯卧撑……这样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写,问题在于很难写出深刻的内涵,高中毕业生写如此浅薄的作文,到了十七八岁还停留在十岁多一点的思想水平和情趣上,总让人觉得气度不够。
六、其他失误概说
话题作文写作中还有两种失误不容忽视:
1.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即用过去材料作文的写法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以开放性的命题,引发多样化的表达,是高考命题思路的一次大变革。然而,不少考生受到长期以来供料议论文的写作方法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僵化的“叙—议—联—结”的写作模式,他们无视命题方式的变革所带来的写作方法的变化,把话题作文当作供料议论文来写,开头引用试题中表述话题的文字,再提炼出论点(或生硬地抽象出某种哲理),联系实际,从正反两方面引证例证,最后作结。有的则对题目本身进行评论,显得思路局促,没话找话。这样写得好的也只能得个“保底分”,绝对不可能“冒尖”。因为拘泥模仿,一看就令人生厌,又因为照抄原材料已占去不少篇幅,自己的东西太少,自由想象的空间被挤占得十分狭窄。这就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违背了话题作文鼓励创新、倡导个性的命题主旨。还有的考生直接把话题当作作文标题,从头到尾反复陈说,不敢稍作引申与扩展,这无疑是捆住了自己的手脚。
2.思路局促,复制话题,即任意从生活中拈出一些与试题材料十分相近的事例,根本没有什么新的论述,充其量只是对话题作了一些佐证或解说。比如2000年高考,有的考生设计了一次讨论会,而讨论的内容就是学者的那道题,最后主持人得出结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写法类似话题材料的扩写,原样重复,空洞乏味。有的考生举出榴莲和臭豆腐,说有人喜欢也有人讨厌,这也没有多少意义。有的考生举例,如“在一次联欢会上,主持人拿出一个塑料袋,问大家这个塑料袋有什么用途,有人说可以当口罩,有人说可以当帽子,有人说灌上空气可以当气球。最后班长说把成千上万个塑料袋压在一起,可以做塑料板”。例子举完了,作文也就戛然而止了。其实,话题作文的写作旨趣是追求思维层面的发散性和创造性,试题提供的材料,读者已经看过了,感受过了,不需要你再一味地重复提供同样的材料。读者需要的是新的东西: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写自己的体验或另外讲述一个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的感受;如果写抒情散文,就要唤起读者更新鲜、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我们不能简单地举出一个个同类的例子就自以为万事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