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繁體 | |||
|
|||
频道总分类: | |
|
|||
【提升导语】 从小学到中学,我们接触的文字够多的了,可是我们储备的语言质量并未达到理想的高度,相反,更多的时候,觉得我们的话语已经深陷一种共性泥淖而难以自拔。当我们握笔沉思时,奔涌在脑海的尽是“我们”或“他我”的言语,属于“我”的语言已经少得可怜。“我”的词语已经被纳入一个同一的轨辙中,“我”的“自个儿”话语正在被一点点消解。“我”长期被“我们”奴役,变得快不会说话了。而且可怕的是,“我”的思想也被同化了,“我”的思考功能正因“我们”这些强势话语的霸占已经不大会思考出“自个儿”的东西了。我们只会复述、复制“我们”,而“我们”所呈现的单调、肤浅、苍白,使我们笔下的文字积弱积贫、憔悴不堪,失去应有的滋润与光泽,更勿谈个性与创意了。有基于此,强调唤醒“我”的回归,强调用“本我”思考,强调“自个儿”话语的跟进,是作文“活”出“我”的个性与风采的关键。 【写作触点】 花季雨季本应烂漫诗意。其实不然,许多时候我们的四季单调、乏味、僵硬,我们的原野干冷、枯索,有些灰暗。我们的眼睛盛满渴求和迷茫。于是我们开始过早地自陷沧桑。虽然我们没有曲折离奇的经历,甚至在别人看来淡如白开水,但在我们内心汹涌的岂只是万丈波涛。 和老钟聊起人生话题。“和那些伟人名人相比,你们的简历如一张白纸。但这并不代表你们不须回首、品味、沉思、冶炼人生。当你深入自己的细部时,过去的一切无论多么沉重,都会值得咀嚼。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优雅地直面。”老钟如是说。 于是便有了《阳光总在风雨后》。想呈现一点诗意,可惜文字陈旧得碜牙,如简历一般干巴。“先天不足后天补。”想起老钟常说的一句话,我又充满了信心。 【原版亮相】 阳光总在风雨后 吕家超 我一直都未想过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光阴即逝,转眼间已走过十八岁的分界线,我什么都没有成功,而惟一有的即是还有一颗求学求知的心。 翻阅过去的照片,回忆童年至今走过的道路,使我懂得了太多太多,而究竟懂得了什么,说不清,道不明,迷迷蒙蒙。 我的童年是在小人书中长大的,获得一本书,我会不厌其烦地看上几十遍。就因如此,当时算富裕的老爸满足了我的要求。也就因有许多小人书,我成了众伙伴中的“领导者”,指挥着小伙伴的一言一行。 童年就在这种养尊处优的日子中度过,育成了我争强好胜的怪癖。因而童年只留给我那短暂的一笔。就是这种怪癖让我对荣誉看得很重,注重名次。可我中考落榜了,但只要我当时想进高中,老爸是很容易搞定的。但我毅然决定再来一年。复读的一年,完全与世隔绝,高而稳的成绩满足了我的虚荣心,似乎觉得大学已经在向我招手。苍天有眼,我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可此时老爸的生意血本无归,念高中再读大学,家里供养不起,念师范以后有稳定的工作,虽说老爸老妈的意思由我选择,但我很清楚他们的心思。此时我又一次毅然地做出我一生的重大抉择,念师范。进入师范无心学习,因为大学梦不能圆了,整天都消极地度日,觉得很受委屈。班级活动无心参加,看不惯周围的一切,特别是那些能力比我强的同学。在学习上,凭着一些已有的资本,成绩也很优异,得过且过地度过每一学期。 每年暑假,羡慕那些呆在家里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我却要面对家里的经济困难。转眼几年的暑假我做过我一生都忘不了的事情。在烈日下散广告单,被中介公司骗去介绍费,在建筑工地被工头奚落,做家教,辛酸苦辣强忍着,想哭,但自己是男儿,我不能哭。我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办了个时下流行的补习班。我满怀憧憬地印传单,做宣传,不厌其烦地给学生家长做介绍。而给我人生最大的打击就在这里,学历低,只是中专,人家瞧不起,不把你放在眼里,给你教误人弟子。我崩溃了,我坚信我的能力我完全能够胜任,可就因为学历,我放弃了。中专太低了,必须提高学历。于是我做了我怎么也没想到的事,参加自学考试拿到更高的学历。在此之前我从未尝试过像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深谋远虑地规划自己的未来,雄心勃勃地奋斗不已,披星戴月,卧薪尝胆。走出自考考场,深吸一口气,自己的道路十分漫长,还需要努力走自己的路。看到雨后的阳光隐藏在薄云后面,光线却从旁边斜射出来。这时我想起了一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于是我又哼了起来,但味道却不同以前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 【老钟新语】 以歌作题,造成话语上的一种亲善,容易激起读者的诗性共鸣。首一句不粘“泥水”,破空而来,在阅读视觉上预设了一种悬念。从童年开始的述说呈现“简历”形态,未能突出“风雨”的内蕴与质感。叙述语言“链接”按部就班,未能突破行文上的惯常模式,看起来一环扣一环,实际上对阅读未能造成视觉上的“刺激”,平淡的叙事缺少必要的“话外音”。线性“流淌”叙述方式,事件“板块”内部过于绵密,缺少空隙,使“故事”本身没有悬念与新奇。“阳光”与“风雨”之间的“实在”关系,缺少内在掘进,降低了思考的深度。“我”的经历过于显性,未能粘连必要的背景交代,使得文章的意旨局促而单薄。 【老钟茶坊】 钟:说实在话,这篇作文只能勉强打个及格分。 吕: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可一落笔就成了这副平淡“面孔”。我自己看了也非常不满。但又苦于难以改变这种语言定势。 钟:这源于我们思维的惯性作用和积久的共性话语浸染。作文应“忠实”于生活,但又不能复制生活,必须经过艺术加工,使文字变得好看耐读。 吕:这我知道。可我的经历平淡无奇,不能吸引人呀! 钟:对呀,我们不能凭空虚构自己的经历。在坚持“故事”真实的前提下,我们只能在语言上下功夫。通过个性化的语言给“故事”穿上漂亮的外衣,在内容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庶几可使作文好看一点。 吕:您能举个例子吗? 钟:比如题目,虽然有诗味,但在这里先显得一般化了,未能突出“我”的十几年的经历。如果改为“行走的味道”,不但突出了“经历”二字,而且使造语新颖别致。 吕:看来作为形式的语言在这里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钟:除了要改变思维定势外,必须对已有的观念进行“反动”。否则我们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不能取胜。那我们的作文只能维持平庸了。 【另样面孔】 行走的味道 吕家超 我是一个与故事无缘的人。十七年奔走的背影,单调、贫乏甚至有些灰暗。所幸的是我没有被疲惫击倒,仍然坚守执著,等待梦想成真。一叠老照片映出童年的纯真,那一笑一颦,在我凝眸的瞬间,一种久长的沧桑潜滋暗长。长大是一种痛,更多的时候这种痛笼盖我的旷野。童年小人书充实、润泽、敞亮,里面有足够的神奇让我朴素地遐想。对小人书的专注入神让父亲产生了幸福的幻想,我也因此在小伙伴中拥有一份傲人的感觉,使我滋长了不少坏脾气——自私自大、偏执狭隘、爱慕虚荣。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比较封闭,中考落榜也在意料之中。那时我只想进高中,但又不愿父亲低声下气去求人。于是我毅然决定复读。那一年我更加孤独。出乎意料我居然跃上了重点高中分数线。然而命运又一次将我的虚荣击得粉碎,父亲生意一亏再亏,眼看我上高中读大学的高额费用没了着落。我只好打师范的主意,“师范”这个开始沦落的词语在我眼里崭新锃亮,充满智性选择。当秋风送爽的时候,我分明闻到了师范校园里温润、光亮、浓郁的芳香。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周身弥漫。 可是好景不长,我的那些难兄难弟积久熏化的懒惰散漫开始“陶冶”我,沉淀已久的委屈又开始滋蔓,我对周围开始尖锐地批判,不满、牢骚、怠惰覆盖我的四野。那时,阳光洒下的芬芳,雨后沾化的膏泽,在我看来只是造化的做秀。在上帝眼里,我是一根瘦硬的苇草,风或雨的故事与我无关,明天是一个遥远的概念,空洞,灰暗,悬空,没有质感。更为焦灼的是我要直面家里的窘况。时事播弄,情境逼迫。烈日下散广告,抬砖头,奔波疲惫,汗水淋漓。那些日子我黝黑干瘦,汗腥浓炽。后来我又去做家教。我憧憬着。宣传游说,可人家对我的中专学历看不上。这深深地灼痛了我的自尊。炽热的太阳烘烤我的思想,我开始品味我的身价,琢磨我的未来。中专,一个让人恐慌的词语再次让我感到压迫。我报名参加自考,我要拿到更高的学历。我必须学会规划自己,学会在风雨中穿行。从此,阳光充盈,惠风习习,雨水饱蘸,万物勃发,生命尽情绽放,花香袭人。 想起一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歌词鼓胀,挺拔,亢奋。“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味道直立,坚硬,铮铮有声。 【老钟马后炮】 词语是致命的。当我们被既定的词语或旧有的言语框束时,有可能表明我们赖以运作思维的语言已陷入僵化。我们的经历多数注定平淡无奇,我们的见解或思想也很难不断地超越先贤名哲。面对寡淡的事实,我们无法改变“故事”本身的演进,只好在表述上谋求对先锋前卫个性话语的跟进。这源于对共性话语的颠覆和反叛,源于对当下话语的与时俱进,源于对自我话语本真的自信与坚守,源于对早先具有规范属性的语言共性的革命。一旦我们在“形式”上获得了解放,张扬“我”的独立特行,“内容”也因此直立起来。某种程度上,这一切不外乎是想给“内容”包装一下,赢得一点“好看”罢了。 其实,这种变革受制于读者的阅读心理期求,撇开“好懂”的视角,大多数人阅读时忍受不了平淡无奇似曾相识司空见惯的语言形态,而偏爱言语架构上的新锐与突破。因为多数情况下内容是无法更改的。作为内容呈现的外在表征,其独立特指往往就是一种独创。《行走的味道》就是对这种理念的靠近。也许正是词语的微调与言语上的“改制”,使《阳光总在风雨后》摆脱了语言的陈旧与思维平板的窘境,从而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再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免费教育资源网(http://ttshopping.ne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