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日晶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2004年高考以685分的成绩(全市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全市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一定会与众不同吧?可是,记者采访了沈日晶得到的成功“秘诀”竟是平常的两个字:“重复”。知识,这种重复不是简单的数量累加,而是在重复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
招数一:温“错”而知新
高考冲刺阶段,谁也离不开“重复”两个字,有的同学在重复中变得有些“麻木”了。我的经验是不要怕“重复”,与其说“温故而知新”,莫如说“温‘错’而知新”。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错题我都要“重复”,我仔细把它们进行分类:一类题目经分析或老师指点后,发现题目本身超纲或有不严谨的地方,对于此类题目,全部 p ass掉;另一类是由于马虎而引起的失误,比如审题不慎,计算错误等没有“技术含量”的错误,我做一般标记,复习时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还有一类就是有典型性、挑战性,而我又没有掌握好的题目,我会做一个重点标记。因为错误的概念、思维一旦形成,就会形成“惯性”,有的题目一错再错。所以,反复做有挑战性的错题,是克服惯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由于我对这个问题极为重视,以至于把“重复”复习错题当成了一种习惯,甚至学习累了,或者什么都看不进去的时候,也把它们拿出来翻一翻,以加深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打破错误的思维定式,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招数二:考前练习近5年高考真题
进入5月,我从大量的题海中走出来,继续“重复”———反复练习高考“真题”。从“真题”中,你可以掌握命题原则、把握出题者的思路,了解题型结构。虽然每年的试卷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所有的改变皆“万变不离其宗”。在高考前要反复练习近5年的高考真题。
有些同学做真题,是在检验自己的复习成果,是在进行“模拟”训练。而我在做“真题”的过程中,主要是深入了解出题者的思路,抓住每道题目的“题眼”,有针对性地做题。做“真题”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对历年的高考真题非常熟练,熟练到看到一道题,就能看到它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且能识破出题者设计的“陷阱”,很快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甚至答案都能在头脑中迅速反应。
招数三:注重“索引”和“链接”
重复训练的“第三招”,就是用“穿串”的方法进行复习。这个方法尤其适合“大综合”。每一个知识点绝不是孤立的,它在书本中出现的位置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书前的目录不仅能很好地概括全书的内容,也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直观地展现出来。所以你要把每一科的目录烂熟于心,包括每个章节的分支都不能少,当你在做题时遇到一个知识点时,你要进行“索引”,准确地定位它在目录中的位置,通过“前引后拉”的方法进行“链接”,把相关的知识点都带出来;老师讲课的时候也同样,他提到一个知识点,你的头脑中至少要出现两到三个与之相关的内容,每一次“索引”、“链接”后,被“激活”的知识点重复出现在头脑中,不仅巩固了单个知识点,也使知识体系更加全面,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