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是一门讲求含蓄的艺术。直截了当地表态而不留有余地的做法是外交中的大忌。在重大的外交场合,外交官的交涉、发言、表态和谈话在语言使用上都十分注意含蓄深邃,很少有直来直去的。而听者必须非常留意字里行间,领会弦外之音,否则就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
例如,在外交交涉和对外口径发布中,对某事表示“关切”意味着对事态的发展已经非常不满;而表示“严重关切”则含有可能对此采取强硬步骤的意思。如果对某事表示“不能置之不理”,实际上是在暗示可能会对局势进行干涉;而“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保留进一步采取措施的权利”的表态,则是对对方行为的严正抗议和严重警告。
在外交谈判中,同样要讲究语言的婉转克制,因为在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时,需要避免刺激性而应该留有回旋的余地,以免会谈破裂。比如,说“巴以之间的会谈是建设性的”是在暗示双方会谈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距离解决争端仍相去甚远;而“两国领导人的会谈是在坦诚的气氛中进行的”实际上是委婉地表明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分歧,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是通过双方高层的友好往来各自增加了对对方态度和立场的了解。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访中国,踏上了“破冰之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答谢宴会上,尼克松在祝酒辞中援引毛主席的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借此寓意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应联合起来对付苏联。1997年3月,江泽民主席会见来访的美国副总统戈尔时,引用了王安石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含蓄地表达了中国认为中美应增进了解与沟通,两国政治家应站在战略高度推动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的意思。
1982年3月,在苏联勃列日涅夫的塔什干讲话发表后两天,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第一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此讲了三句话。从字面上看这三句话措辞平和委婉,但是认真琢磨,细细体会一番,其中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用词非常含蓄考究。“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苏联方面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的深层含义是中方对苏方愿意改善中苏关系的表态表示谨慎的欢迎。“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既表明了中国的原则和立场,又通过不使用强硬措辞向苏联暗示中国也希望改善同苏联紧张关系的信息。而“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的弦外之音是,如果苏联方面有诚意采取具体的步骤和措施来改善中苏关系,那么中国也会对此给予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