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美国新总统小布什上台后,再次把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提上了议事日程。导弹防御系统即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分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Theater Missile Defense,缩写为T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National Missile Defense,英文缩写为NMD)两部分。
从作用来分,也分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战略导弹防御系统两类。导弹防御系统实际上是20世纪星球大战计划的继续。TMD按照防御范围可以分为低层和高层反导弹防御体系。其中,低层反导系统可在150千米以下拦截来袭目标;高层反导系统的拦截高度为150~1 000千米。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陆军“爱国者”PAC-3型远程拦截导弹。它是“爱国者—2”型导弹的改进型,主要用于中、低空防御。它的弹头如果击中目标,其毁伤效果将是“爱国者—2”型导弹的100倍。
(二)陆军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这种系统导弹机动性能非常好,设计拦截距离为200千米,拦截高度为150千米。它不仅能够在大气层内拦截弹道导弹,而且具有摧毁大气层外目标的能力,特别是可以击落射程在2 000~3 000千米的导弹,这种系统如果再配以高性能的雷达,客观存在的防御范围还会扩大。
(三)海军区域低层导弹防御系统(NAD)。配备的导弹为“标准—2”型导弹,具有低层空间的反导弹能力,作战半径为100~200千米,可为沿海港口和海上远征部队提供保护。
(四)海军战区高层导弹防御系统(NTW)。装备有“标准-3”型导弹,作战半径大约为600~1 000千米,是高层反导弹体系,能从海上为大片地区提供反导弹防御,具有拦截在助推段、中段和末段飞行的导弹的能力。
(五)中层增程防空系统。主要提供中、低空域防御,可为机动部队提供机动反战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保护,具有装弹量大,重量轻等特点,可用于全方位作战。这套系统是由美、德、意联合开发的。
(六)空军机载激光反导弹武器。在波音747—400F飞机上装备激光武器,能够在高空击毁500千米以内的正在飞行中的导弹,将敌方导弹摧毁在助推阶段,使其坠毁在发射方的国土上。美国计划在2002年完成最后试验,2003年开始部署装备这种激光反导弹武器的飞机。2009年之前部署9架这样的飞机,它将成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骨干。这个项目的总耗资将超过110亿美元。NMD包括地面截击导弹系统、卫星早期侦测敌方导弹升空系统和整套指挥管制系统。主要用于对付较小规模和意外发生的对美国的导弹攻击,也就是能够有限地抵御约50枚远程导弹的攻击。从1999年10月2日至2000年7月8日,美国进行了三次拦截试验,只有第一次成功,其余两次都失败。美国宣称为了拦截来自朝鲜和中国的导弹,计划在2005年前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第一阶段,准备在阿拉斯加州中部部署20枚拦截导弹,在阿留申群岛中的一个荒岛──谢米亚岛上建立一个新的雷达站,部署一套X波段雷达。到2007年,准备在阿拉斯加中部部署100枚导弹。美国计划在亚洲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声称将帮助台湾建设导弹防御系统,日本和韩国也应该加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美国的这一系列活动遭到了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激烈反对,美国的许多盟国也不支持。因为这种系统名义是防御系统,但由于美国拥有大量进攻性武器,它在建立防御系统的同时,又有攻击对方的武器,就成了攻击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