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优秀的古典诗词,往往以生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因此,人们历来都爱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古典诗词中画面的组接方法,跟电影中的蒙太奇确有不少共通之处。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创作构思,先是拍摄许多分镜头,然后加以剪辑,使之成为相互连贯、前后呼应的故事情节。古典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也是经过诗人的精心选择和剪辑,有层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些画面也如同电影上的镜头,不是静止不动,而是逐步向前推移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五更时分,雄鸡报晓,天边的明月照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结满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了一双双清晰的脚印。这两幅画面的组接,既简练又含蓄,突出了早行的特点,刻画了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和寂寞心情。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这两句诗同样展示了两幅画面:窗外,绵绵秋雨中隐现枝枯叶黄的树木;窗内一灯如豆,昏黄的灯光照着满头白发的老人。诗人把这样两幅似乎互不相关的画面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让读者从“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个特写镜头的组接中,去体会画面之外的“草木一秋,人生一世”的含义,去感受诗人因岁月流逝、年迈力衰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柳永的《雨霖铃》运用的蒙太奇就更多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个人眼泪汪汪看着对方,拉着手依依难分,心里有千言万语想说,由于悲痛气塞,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个特写镜头之后,马上接上远景镜头:楚地,天高地远,江阔水缓,暮霭沉沉,秋雁声声。再接上中景镜头:一弯残月,晨曦初露,岸柳飘拂,孤舟泊岸。这一连串无声的跳跃式组接,高度凝炼、简洁地把愁肠百结、依依难舍的离情别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杜牧的《山行》是写诗人乘车途经山麓观赏枫林的情景,我们也可以把它切分为几个“镜头”:【全景】深秋季节,层层叠叠的山岭,诗人乘车来到山麓。【中景】车子停下,诗人抬头仰望深山。(摄影机缓缓上摇)一条蜿蜒曲折的石头小路,通向白云缭绕的山顶,云雾中隐隐约约地露出房屋的轮廓。【近景】诗人醉心于观赏枫林,流连忘返。【特写】红艳明丽的枫叶,生机勃勃,逗人喜爱,引人遐思。
李白的《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先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继而是想象中的景象(渡黄河、登太行、垂钓碧溪、“梦日边”),接着又回到现实生活(诗人拔剑起舞,口吟“行路难”),最后又是想象中的景象(直挂云帆、长风破浪)。这一系列不断变换的画面组接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常常采取映衬、对比、暗示、象征、夸张等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人感到含蓄隽永,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