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地址列表
|
>文件大小:679 KB |
>下载次数:8 |
|
|
>更新时间:2009-09-26 10:12:42 |
|
|
免费下载
|
|
|
广告
| |
|
不能下载请报告错误,谢谢 |
|
|
|
简 介 |
(一)基本知识梳理: 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底)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新中国成立时面临严峻经济形势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搜刮. ③由于多年战争的破坏 (2).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 土地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农村;城市) (3)意义:①使新中国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和新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②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1953年) 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 业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 3 “一五计划” (1953年 - 1957年) (1)背景 :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产缺不缺全,国民经济的恢复(措施见上) (2)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基本任务:1、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4)特点:发展生产力(建设)和变革生产关系(改造)同时并举。。 (5)结果:开始改变落后的面貌,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意义)。突出成就有1953—1957年超额完成(鞍山钢铁、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为什么主要成就在东北) 4、 三大改造(1953-1956底) (1)依据: 过渡时期总路线。 (2)内容: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