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临川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卷面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朱合润 审题人:胡春龙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讳法,自周以前无之,至周公立制。人生既冠,以字易明。及有爵者,死而定谥,则固以弥文矣。后世遵之,其法愈严。……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由此推断,“周公”立“讳法”的真正目的是( )
A.维护皇权的不可僭越 B.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
C.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 D.维护儒家的伦理纲常
2.2007年1月8日,安徽六安一个古墓的墓主被确定,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 刘庆。据文献记载,西汉时六安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时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根据这一材料可以断定:( )
A.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直以分封制为主
B.汉武帝分封大批刘姓诸侯王以拱卫中央
C.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后,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
D.分封制仍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3.梁启超《变法通议》曾提及: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这段话试图(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主要表明( )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进展缓慢
5.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