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2017秋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3课《朱德的扁担》(第2课时)ppt课件
一、选择合适的读音填空。 1. ɡānɡ xié dé fěn dí chǔ 粉( ) 鞋( ) 冈( ) 德( ) 敌( ) 储( ) 2. dān dàn dɑn 一担( )粮食 担( )心 扁担( ) dɑn fěn xié ɡānɡ dé dí chǔ dàn dān 二、看拼音写词语。 shēnɡ chǎn huìshī hónɡjūn chuānguò bì dìng jǐng gāng shān zuò shǒu gōng 做 手 工 生 产 会 师 红 军 穿 过 必 定 井 冈 山 三、填上合适的词。 一( )扁担 坚守( ) 一( )队伍 储备( ) 一( )粮食 粉碎( ) 一( )草鞋 战胜( ) 困难 根 阵地 支 粮食 袋 围攻 双 * * 朱德的扁担 13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核心问题: 课文表现了朱德同志什么样的品质? 串珠问题: 1.故事发生在哪儿 ? 2.大家是用什么挑粮的? 3.后来是谁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为什么? 4.朱德同志怎么做的? 课文表现了朱德同志什么样的品质? 边听边想 听录音回顾课文 1.“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会师”一词指的是什么? 从“不远处” 可以看出什么? “会师”指的是朱德同志带领的起义队伍与毛泽东同志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之后,组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红军队伍。 “不远处”点明了井冈山周边环境的险恶,为下文的艰苦挑粮做了铺垫。 2.“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哪些词语写出挑粮的困难? “五六十里”“山高路陡”说明从井冈山到茅坪挑粮困难重重,一是路程长,二是路难走。 3.“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为什么大家都争着去挑粮? 因为红军战士不怕吃苦,所以争着去挑粮。表现出红军战士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团结互助的大无畏精神。这也是为后面朱德同志也争着挑粮埋下伏笔。 4.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朱德同志是怎样挑粮的?表现了什么? “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是说朱德与战士们一样的装束,一样的艰苦朴素;“满满的”“爬山”表明朱德挑的粮跟战士们一样多,一样沉,经历了一样的艰难,这是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具体表现。 5.“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战士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战士们一方面为朱德同志的身先士卒而感动,另一方面又为朱德同志的劳累而担忧。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战士们以为,没有了扁担,朱德就不挑粮食了。 阅读方法解密:以小见大 概念: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可以看出整体。 效果: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只在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主题,又深化了主旨。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核心问题: 这篇课文表现了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课文表现了朱德同志什么样的品质? 1.故事发生在哪儿? 井冈山根据地。 串珠问题: 2.大家是用什么挑粮的? 扁担 3.后来是谁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为什么? 是一位红军战士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同志们担心他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粮了,这样可以让他轻松点。 4.朱德同志怎么做的? 朱德不但“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还“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课文结构 同甘共苦 以身作则 朱德的扁担 粮食不多 连夜赶做 —越发敬爱朱德 —一块儿去挑粮 工作劳累 —战士藏起扁担 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课文主旨 推荐阅读 上将与下士 乔治 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就是他领导美国人民为了自由为了独立浴血奋战,赶走了统治者。 乔治 华盛顿是个伟人,但并非后来人所想象的,他专做伟大的事,把不伟大的事都留给不伟大的人去做。实际上,他若在你面前,你会觉得他普通得就和你一样,一样的诚实、一样的热情、一样的与人为善。 有一天,他身穿没膝的大衣,独自一人走出营房。他所遇到的士兵,没一个认出他。在一处,他看到一个下士领着手下的士兵筑街垒。 “加把劲!”那个下士对抬着巨大水泥 块的士兵们喊道:“一、二,加把劲!”但 是,那下士自己的双手连石块都不碰一下。 因为石块很重,士兵们一直没能把它放到 位置上。下士又喊:“一、二,加把劲!” 但是士兵们还是不能把石块放到位置上。他们的力气几乎用尽,石块就要滚落下来。 这时,华盛顿已经疾步跑到跟前,用他强劲的臂膀,顶住石块。这一援助很及时,石块终于放到了位置上。士兵们转过身,拥抱华盛顿,表示感谢。 “你为什么光喊加把劲而让自己的手放在衣袋里呢?”华盛顿问那下士。 “你问我?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哦,这倒是真的!”华盛顿说着,解开大衣纽扣,向这位鼻孔朝天、背绞双手的下士出他的军服。“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将。不过,下次再抬重东西时,你就叫上我!” 你可以想象,那位下士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华盛顿本人,是多么羞愧,但至此他也才真正懂得: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决不做逼人尊重的人所做出的那种倒人胃口的蠢事。 国学诵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王昌龄)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李广爱兵尽责】飞将军李广爱兵如子,行军遇缺水断粮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饱,他不尝饭食。 【绕口令】扁担长,板凳(dèng)宽,扁担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不知是扁担绑在了板凳上,还是板凳绑在了扁担上。 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 1.读一读 hóng jūn shēng chǎn jǐng gāng sh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