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2015语文S版语文二下《夜书所见》ppt课件3
夜书所见 自学要求: 1.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对照注释,想想诗中哪些事物是诗人的所见。) 促 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忆 异 佳 逢 倍 遥 遍 插 独在异乡为异客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 ·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我会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yì féng jiā bèi yáo biàn chā zhū yú yì 解释: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释:每当遇到节日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解释: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 * * * * * * 所见:看见,听见。 书:书写。 夜:夜晚。 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叫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下你了解我了吧?喜欢我吧? 夜书所见 叶 绍 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tiāo(挑水)(挑选) 挑 tiǎo(挑战) 促cù (促进)(促使) 捉zhuō (捉拿) (捉弄) 深shēn(深夜)(深度) 探tàn (探望)(探访) 夜书所见 叶 绍 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推测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两句诗重新排列,连起来读一读。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重阳节登高则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南朝梁代·吴均著 《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 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道长费长房为师, 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初 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告知 九日离家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喝菊 花酒,即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亲。九月九日 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但因 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难以接近。桓景挥剑斩瘟魔 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 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 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们在 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 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晚年生活 增添了无限乐趣。 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温馨、祥和、健康快乐的晚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