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北京版语文二下《滴水穿石》ppt课件1
精彩两分钟 绳锯木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聚沙成塔、愚公移山 日积月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水滴? 水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石头? 石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9 滴水穿石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柔弱的小水滴怎么能滴穿坚硬的大石头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解开你心中的疑问,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认读7个字。 2.学会默读,注意不出声,不动唇。 3.能结合课文说出“滴水穿石”的意思,初步懂得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不断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作者介绍 竺可桢,1890年生,浙江上虞人。1910年赴美在伊利诺斯大学学农,后入哈佛大学学习气象学,获得博士学位,1918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地理学和气象学教授。1920年任东南大学地理系主任。1936年以后任浙江大学校长。解放后,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曾发表数百篇科学
论文,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推崇。 自己读课文,思考!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滴水穿石” 。 年幼 竺可桢 搬来 板凳 屋檐 滴落 小坑 叭叭 砸出 思考 读书 道理 坚持 研究 变化 1.同桌读:请你把《滴水穿石》这篇课文像讲故事一样讲给你的同桌听,可以加上合理的动作,比一比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吸引听众。 2.小组读:小组内读一读,比一比,大家给读的人打打分,谁读的最吸引人,哪儿吸引人。 3.全班齐读:全班齐读课文,比一比男女生谁读的好。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交流初读感受: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1.他很奇怪,就跑去问妈妈。妈妈说:“孩子,这叫滴水穿石。别看小小的水滴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日子长了,大石板上就会被砸出一个小坑。” 请你猜一猜,竺可桢到底看到了什么,使他感到很奇怪? 雨滴正好滴在小坑里是凑巧吗? 如果你就是竺可桢,你会问妈妈什么问题? 他很奇怪,就跑去问妈妈。 2.妈妈看竺可桢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又接着说:“读书,做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猜一猜,竺可桢可能在思考什么? 你们读了这段文字有什么感想?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你们猜猜,竺可桢懂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 小水滴力量虽小,但它靠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了困难,最终把石板砸出小坑,获得成功。 可见“滴水穿石”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读书、做事情也要有这种精神。 3.竺可桢记住了妈妈的话。后来,他研究气象,天天坚持观察天气的变化,成为中国有名的气象学家。 竺可桢记住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竺可桢是怎样从一个凡是都爱问为什么的小男孩,成长为中国有名的气象学家的? 想一想,你有没有天天坚持着在做某件事,有什么样的效果?(用“坚持“说句子) 你身边有没有,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工作或者学习上取得成功的人?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 做任何事,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古今中外也有许多凭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人。 司马迁用了18年写《史记》 李时珍用了20年写《本草纲目》 马克思用了40年写《资本论》 歌德用了整整60年写《浮士德》。 成语故事愚公移山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 第二天一早,愚公.rar,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此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为什么挖不平?” 当时山神被他们感动了,请玉帝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铁杵磨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