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人教版必修1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三、情感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安排】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根据刚才假设的分布状况,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在”什么气候区内。(可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图)
(2)你所在的气候区有什么特点?原因?
(3)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4)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5)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