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13.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多年。有人把武昌起义的( )
发生说成是张之洞“种豆得瓜。”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张之洞横征暴敛,埋下了人民仇清的种子
B.张之洞在鄂开展洋务,客观上为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
C.张之洞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引发了人民更强的反清情绪
D.张之洞思想守旧顽固,使革命在沉默中爆发
14.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之下
B. 结束于护国运动时期
C. 其统治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是中国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15.“生产之要素: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局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者,势必蒙外资之害。”对上述摘自于20世纪初一篇文章中的言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
B. 主张引进外资,利用外资发展生产
C. 是爱国、进步的思想主张
D. 对今天的中国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6.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其积极作用不包括( )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B. 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C. 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D. 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17.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里“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 )
A.儒家传统道德 B.儒家思想文化
C.孔子思想学说 D.封建专制制度
18. 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 )
A.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 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更具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
A.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马克思主义传播
C. 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D. 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
20. 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后在台湾政界任职的官员在回忆和评价五四运动的文章中说:“大陆赤祸蔓延,政府播迁台湾,五四运动为其种因,应负绝大责任。”这从反面说明了五四运动的影响是( )
A. 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B.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D.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1. 中共“二大”大会宣言指出:“这种协同的侵略,将要完全剥夺中国人民的经济独立,使四万万被压迫的中国人都变成新式主人国际托拉斯的奴隶”。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改变了既定的革命任务 B.调整了对帝国主义的态度
C.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D.认清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