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教务处在校班子的领导下,广大教师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在实施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大家废寝忘食的工作,共创了我校的辉煌。
一、坚定不移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狠抓课堂教学主渠道,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在形成教师
良好教学习惯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学、会学能力,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认可。
1、加强教学研究,坚持备课,完善使用教案,广大任课教师能合理充分利用教研时间,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拓宽任课教师视野,感受新教法带来的益处。
2、组织教师进行“控辍保学”大讨论,“学校发展大讨论”等活动。
3、继续完善学生的考评办法,完善考试方法,严格考试纪律和监考力度,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共有14名学生因考试作弊,受到了纪律处分。
4、坚持教学开放制度,继续坚持听评课制度。
5、逐步推进农村艺术教育学校的实施工作,为校本研究打下基础。
二、狠抓必修课的管理,向必修课要质量。
1、加强常规教学检查,认真落实课堂教学要求,在校汇报课上,做为评课内容之一。
2、规范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课堂教学管理。
3、开展教师结对子活动,互听互评,挖掘教学潜力,合理利用资源。
4、参加团县委组织的中学生作文竞赛中,我校学生荣获二等奖2名优,秀奖3名,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中职生文明风采”征文活动中,我校共有4名学生荣获三等奖,2名学生荣获优秀奖,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奖。
三、加强教学基础材料管理,平时注重教学资料积累,使教学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状态。
四、加强日常教学管理。
①本学期本文来源:永州免费公文资源 123.ibsrx88抽检备课两次,总体来看,各科任教师备课较好;抽检作业两次,不定期随机抽检若干次,学生作业本保持、书写、教师批改等情况,符合学校要求。
②本学期安排代课1289节,每班平均近30节,在本学期活动频繁的情况下,广大任课教师顾大局、识整体,服从工作需要,没有出现丢课、乱课现象,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秩运行。
五、现存不足
1、现行的教学考核制度还需完善。
2、教师互动活动需进一步务实。
3、实践课推广进步不大。
4、有些学生完成作业不自主,有应付检查的倾向。
5、部分学科上课有缺斤少两现象。
2009年春季学期有很多的紧张、兴奋和令人难忘,新的一学期,新的机遇等待着我们,让我们以全新的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宽广的胸怀,富有魅力的人格等去吸引学生,共创我校教育的辉煌。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