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锋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这样的论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富有创意地进行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
●捕捉情境 设计专题
最近,非典型肺炎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活中类似的即时情境中都蕴含着可资利用的课程因素,相对于国家、地方、学校的固定教材,来自生活的现实情境是我们进行课程开发最为鲜活的源泉。德国教育家博尔诺夫就曾指出:“这些事件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它包括有威胁生命的重大危机、突发的对新的更高级生活的向往、使人摆脱无所事事状态的号召和告诫,以及对今后生活起决定性作用的遭遇等。” 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从课程的角度进行开发,并投入实施,会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呈现出鲜活而灵动的生气。
基于这些认识,结合我们面临“非典”困扰的现实情境,我设计开发了专题性文化课程《当“非典”袭来的时候……》。这个专题课程主要由专题文化读本和主题实践活动构成,在内容上侧重引导学生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正确认识“非典”及其危害,体验生命的珍贵,感悟人生的意义等。
●课程开发 寻求统整
1.这次专题性文化课程开发首先寻求教材的统整。
我与学生一道,围绕“生命科学”开发专题性文化课程资源,我们结合教材(苏教版语文第八册),选择了课文《网上呼救》、《我要报效我的祖国》、《生命的壮歌》,同时补充了《探寻生命科学奥秘的人》一组文章、《抗击“非典”现在进行时》一组图文,形成专题文化课程读本《当“非典”袭来的时候》。
选择这些课程资源,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a.现有教材中的三篇文章在内容上分别涉及科技合作对克服危机的重要性(《网上呼救》、《生命的壮歌》)、个人的高尚情操对事业成功的动力作用(《我要报效我的祖国》)。这些文章对我们现在面对“非典”危机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并且可以激发学生高尚的道德感。而补充的《探寻生命科学奥秘的人》,向学生介绍了成功研制出“天花”疫苗的金纳,霍乱、狂犬病疫苗的发明者巴斯德,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消毒法的发明者利斯特等人的事迹,为学生梳理出人类战胜病魔的历史事件,内容侧重于生命科学知识的渗透,使他们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多科学的认识。而《抗击“非典”现在进行时》则为学生提供了防范“非典”的资讯,以及“抗非”一线涌现出的感人事迹,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连、与社会相通。
b.这些文章的表达方法各有特色,可以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有价值的启示,有助于确定学生专项习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比如,新闻通讯的写作要点(《网上呼救》)、如何通过具体的事情表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我要报效我的祖国》)。由此,完成了对课程资源的专题性统整,既有学习内容,又有学习目标。这样,专题性文化课程《当“非典”袭来的时候》就有了教材的依托。
2.借助专题性文化课程《当“非典”袭来的时候》统整教育教学目标。除了以上所涉及的习作培养目标之外,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这个专题还统整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价值观等领域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生命科学的一般知识,特别是细菌学方面的知识,积累语言材料;
学习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能用简短的书信进行书面交流;
手工制作千纸鹤、贺卡的能力;
尝试运用阅读积累的语言资料进行习作。
过程与方法:
读书看报,留心媒体,在持续关注“非典”中进行专题性的资料收集;
在专题实践活动中进行资料的专题处理和利用。
态度价值观:
在走向生活中,学会珍视生命,关注社会;
在专题阅读中,崇尚科学,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在专题阅读中,感受献身科学、珍爱生命的科学家和医护人员的崇高精神。
在统整的教育教学目标里,沟通了学科间的联系,如生命科学、美术、语文、品德与社会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专题性的实施活动中形成综合性学习的能力,为文化素养的生成不断积淀营养。
3.统整教育教学手段。为实施此项专题性文化课程,我和学生对专题性文化课程读本采取课堂精读、课余自学等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专题习作训练,开展主题班会,深化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对献身人类精神的感悟。
●课程实施 实践提升
有了专题性文化课程《当“非典”袭来的时候》,并且有了统整了的教育教学目标,这项课程的实施就有了保障。在实施过程中,我立足于教材课文,着力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依据补充课程,丰富学生的感受,扩大学生的视野。为此,通过三种课型及多种活动来完成课程的实施。
阅读课上夯实基础
根据“危机产生、人们如何应对”的线索,在阅读课上,我和学生对《网上呼救》、《生命的壮歌》、《我要报效我的祖国》分别进行了深入学习,主要领悟文章的主旨,同时,为了使学生能理解课文中人物的献身精神,我们对照学习了《探寻生命科学奥秘的人》、《抗击“非典”现在进行时》一组文章中关于科学家研究新病原,医护人员同“非典”抗争的事迹材料,让学生将课文与现实拉近距离,从历史的追忆和现实生活的感受两方面受到生命科学的教育和奉献精神的熏陶。另外,每篇文章的表达方法也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内容,因为这将为后续的学习活动,特别是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班会课上提高升华
在阅读课上得来的生命科学知识以及献身于人类崇高事业的精神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素养中较稳定的一部分。于是,我选择了班队会,这一课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可以通过小品、相声、朗诵、舞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班队会上,学生自编自演的抗击“非典”的小品很有感染力,不仅演员入情入境,而且作为观众的其他学生也为之动容。班队会上还开展了“爱心送天使,纸鹤传真情”的活动,学生们通过折叠千纸鹤、做贺卡等形式对奋战在“抗非”一线的医护人员表达了崇高的敬意。通过专题学习所培养起来的积极情感在这里得到尽情的抒发。班队会上的活动为儿童开拓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提升了专题性文化课程教育目标中的情意内涵。
习作课上发展创造
学生在阅读课、班队会课上的经历同样可以成为写作的源泉,在课堂上创生的课程经验可以再度开发利用,成为新的教学阶段的起点和对象,为学生的创造提供新的契机,这也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一种体现。
在专题性文化课程《当“非典”袭来的时候》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课文和资料,进行读写结合、生活和学习结合的习作训练,使学生在延续性的主题活动中得到新的实践机会,实现了在实践中发展能力的目标。我引导学生利用《探寻生命科学奥秘的人》一组资料,进行题为《人类战胜病魔的几个瞬间》的习作训练,旨在培养学生检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用叙述性的语言表达历史事件;结合班队会上学生的爱心奉献活动和阅读经验,做题为《致“白衣天使”》、《“白衣天使”,向您致敬》、《致探寻生命科学的人》的书信习作训练,学生因为占有了大量材料,而且有自身的活动经验,加之专题性文化课程的教育熏陶,因而书信写得情感真挚,内容也较翔实。
回顾这项专题性文化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基于现实即时情境开发与实施专题性文化课程,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使他们在广阔而开放的社会背景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进行历练、体验、积累、更新,涵育他们的文化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基。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