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引发的思考
新华社记者李杨李文
由于在天文、物理、生物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5位“小科学家”3月30日获得了首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这一殊荣。
作为第23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重头戏”,5个小家伙登上了领奖台。他们一个个“衣冠楚楚”一副小大人样,但仍掩饰不住脸上流露出的童真。
1 “小科学家”不都是尖子生
北京市日前决定,从今年起设立这一奖项,每年评出5名“市长奖”,以褒奖在科技实践中发扬创新精神、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少年。获得首届“市长奖”的同学是:80中的孟奂、四中的王思远、65中的曹鹏飞、101中的陈炜和马尧。
“按照排名,我们处于第一梯队的中等,或者中下;以5分制计,我们的学习成绩是5减或4加。”孟奂告诉记者,他参加国内、国际大赛接触到的伙伴,学习成绩一般都不是最顶尖的。
今年高三的孟奂说,只要学校的功课掌握了,就“该干什么干什么了”,没有必要非争第一名。他说这样的学习态度与只拼分数的做法是风格上的差异,并且认为保持这样的风格需要“抵制力”。
北京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韩静老师说,富有创新精神的同学,有时不是学校的“好学生”,他们“不太听话”“不守规矩”,学习一般不是最好的,有时被学校视为“捣蛋鬼”、“不务正业”,而这些孩子中,不少人在某些方面是很有创造潜能的。
2 兴趣能带人走一千里
鲁迅先生说过:“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而这一切都是从好奇开始的。
获得“市长奖”的5名中学生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但是他们的科学研究却都坚持了很长时间。其中孟奂观测天象,曹鹏飞研究植物生理竟长达5年之久,几乎占到他们年轻生命的三分之一。
是什么驱使他们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坚持做同一件事?答案很简单,小家伙们几乎异口同声——“好玩”。量子生物化学专家温元凯小时候特别喜欢自己在家里“做实验”,用墨水瓶装上灯芯做酒精灯,把电灯泡改成烧瓶,然后自己装小火箭,虽然闯了不少祸,却很好地培养了他的创新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许正是在这难登大雅之堂的“玩”中,形成他们自我确证、自我实现的创造心理。
参加今年科技创新初赛活动的青少年有24万人之多,几乎占到北京市青少年的十分之一。今年大赛的主题是“快乐科学”,就是让青少年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产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逐步走上科技创新之路。
3 青少年普遍缺少创新意识
由教育部、团中央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组织的一次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调查,向社会传递出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当今我国青少年普遍缺少创新意识。“吹拉弹唱班挤破门,科技馆门庭冷落。”中国农业展览馆每年的参观者只有5万人。情况稍好的北京天文馆每年的参观者也不过20万人,“与社会上的英语班、奥校班根本没法比”,北京天文馆的王宗良说。
大赛评委、北京创新思维研究所副所长李全起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心理“积淀”也是造成我国青少年创新意识差的原因之一。古训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民谚有“枪打出头鸟”等。几千年代代相传,形成我们民族过于求稳趋同,不敢求异冒险的心理,这种“积淀”由社会、学校、家庭施加给了青少年。
曾经有这样一道题:“雪化了以后变成什么?”,标准答案应该是“化成水”。有个学生回答“化出一个春天”。这本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意识的答案,但教师却判他答错了。长期形成的一些保守死板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使得青少年小小年纪就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
4 让孩子们走出泥潭
有关人士认为,我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的目标就直指高考。除了学校的课业外,“奥数班”、“作文班”、“英语班”等各种与提高考试成绩有关的课外辅导班,成了他们普遍的必修课。许多本来蕴含在各种知识和技能中的创新元素慢慢被抛却,学生掌握的知识成了一种纯粹应付考试的工具性技巧。他们往往还来不及好奇,就被大量更“奇”的题海所淹没,其大脑就被更多的课本知识所充塞。
有关专家认为,我们总在谈考试的弊端,但却摆脱不了考试,结果掉进了“考试主义”的泥潭。
教育部日前宣布,今年将允许包括北大、清华、复旦在内的22所著名高校自主录取5%的新生。尽管这一做法需要一些技术上的处理以避免暗箱操作,但无论是鼓励青少年创新的“市长奖”的设立,还是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的尝试都在试图走出“考试主义”的泥潭,还青少年本真的创新天性。但必须承认的是,一切还刚刚开始。
《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31日第2版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