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造工程。以建设“三大板块,六大基地”为重点,主要解决农业生产用电设施严重不配套的问题。
以上五项投资预算22126.91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预算4509.82万元。
6、集镇和村庄的环境整治工程。在集镇,主要建设商业步行街、天燃气门站、集镇下水管道、垃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在农村,按照先净化,再美化,然后制度化
的思路,发展中心村,建设垃圾填埋场,设置垃圾桶,配备保洁员,配套清扫清运工具,制订长效卫生保洁制度等。
7、“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新建便民超市8个,恢复修建集镇中心农贸市场1个。
以上两项投资预算2135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预算1034万元。
8、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用两年时间将“五小二中”(一小、二小、三小、五丰小学、晏坊小学、前进中学、汊河中学)七所寄读制学校建设达到教育部颁发的标准。重点内容是:教学楼改造、学生食堂建设、学生宿舍建设、学生厕所建设、教学电脑配置等。
9、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工程。一是新建中心卫生院综合医疗楼一栋、改扩建25个村卫生室和医疗设备添置等置。概算资金380万元。二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包括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三个方面。概算资金40万元。三是血防灭螺。概算资金230万元。四是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概算资金8万元。
10、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程,包括新建镇文化宫、村中心文化服务站、宽带入户工程、有线电视入户(安装4000户农村有线电视)等。
以上三项投资预算3026.5万元,其中2008年投资预算970.4万元。
(三)以大力开展“双强双创”主题活动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各类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快推进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步伐。
以“强基固本、强村富民,创建‘五好’村党支部、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双强双创”主题活动,主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构建“支部+基地+协会+农户”联接链,创新组织设置,探求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新路子。二是实行“三培养”(把致富带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党员和致富能手培养成后备干部)、“三诺两评”(年初承诺、年中践诺、年底述诺,党委考评、群众测评)和星级化管理,创新村干部选培管用新模式。三是建立“三先一挂五带头”制度(方针政策党员先知道、村级债务党员先讨论、决定决议党员先执行;对党员实行挂牌服务和管理;带头推广农业科技、促进生产发展,带头遵守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新风,带头增收致富、谋求生活富裕,带头扶贫帮困、实现共奔小康,带头参与环境整治、维护村容整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新途径。四是积极开展村级组织“三化”(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化)建设,着力构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机制。五是实施新农村建设“桥头堡工程”,全力打造农村党员群众的精神家园。六是大力实施“三大
计划”,即“牵手
计划”、“项目兴村
计划”、“新型农民培育
计划”,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为全面推进我镇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三、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启动以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组织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实现了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开局。截止目前,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抓宣传发动,二抓规划编制,三抓项目启动。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洪湖市汊河镇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镇共启动了六个建设项目。一是村镇环境整治项目,已在仙崇公路沿线10个村和集镇展开,制订了卫生保洁制度,配备了保洁人员和清运车辆,建了填埋场、垃圾池(桶)等,第二批14个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也在陆续展开;二是公路建设,已完成建设里程22公里;三是沟渠治理工程,已疏挖沟渠3.8公里,护坡0.8公里;四是晒场建设,仙崇公路沿线村已建晒场8个,7600平方米;五是“一建三改”已完成仙崇公路沿线4个村的规划、拆障、挖沟、修路等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完工的有53户;六是双河中心水厂建设已全面启动,管网埋设已完成工程量的55%。
以上工程已投入资金385.6万元,其中上级政府预拨66万元,占已投入资金的17.1%。
四、下段工作打算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完善卫生保洁制度,启动第二批14个村的环境整治工作。
二是按照总体规划,完成在建项目2008年的年度
计划。
三是依据总体规划,结合秋冬农业开发,落实产业发展中板块、基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与部门的协调问题。比如,产业发展建设需要电力部门增加扩容
计划和线路改造
计划,公路建设中需要电力、电信、广电等部门配合进行杆线迁移等。
2、“一建三改”需要增加投入。从目前的情况看,按标准建设,每户需投入6000余元,地方政府还需配套资金用于修路、挖沟,而国家政策性投入每户1000元(仅限建沼气池),建设过程中的除障拆旧和新建有一定的工作难度。
3、公路建设需要增加以奖代补
计划。
汊河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二00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上一页 [1] [2]

[
返回上一页]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