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复习课,常常是教师再次地把所学过的知识象“炒冷饭”地再现给学生,教师一遍一遍地机械重复所学过的知识点,学生听课却索然无味,纷纷欲睡,听课的效率不高,达不到复习的效果,白白地浪费时间。我们还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怪现象:有的老师要去听某某老师的课,授课老师却以上复习课把听课老师“拒之门外”,觉得复习课没什么可听;还有我们许多老师也都不爱听复习课,也觉得听复习课没什么收获……,种种现象表明:“复习课”已成为被“遗忘”研讨话题,于是,到了期中考、期末考,不少老师聚集在研讨时,都说不出所以然来,致使复习课的效率不高,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诚然,如果复习课仍然象传统的复习那样,就会使“炒冷饭”越炒越无味,这样教师不爱听复习课与授课老师不爱别人去听复习课就觉得不奇怪了。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已成为实验老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笔者曾尝试这样的一堂英语复习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受到尤溪县教育同行的一致认可,愿抛砖引玉,与课改同行们一起探讨。我上的是一堂期中复习课,为了使复习课上得更生动,真正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又能达到复习的效果。根据《课标》要求,我把期中考前的知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 1、语法: △三种时态即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be going to结构; △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知识; △提建议的表达方法。 2、单词抢答。 3、词组或短语提问。 4、表演对话。 5、句型操练。 6、自编对话。 7、图片问答。 8、期中回顾(即把期中考前的知识进行回顾,说出自己的所得与所失)。 我把这些知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后,要求每个小组至少要准备一个小任务,并要求每个小组注意协调。在复习课上各组把他们所准备的任务向同学们进行了复习,我发现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而且不会感到厌听,各小组能把自己准备的小任务向同学们进行复习,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学生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掌握了知识,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这种复习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可以增加课堂复习气氛,让同学们乐于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复习到知识。 ②可避免“炒冷饭”的复习方法,让学生乐听、愿听,增加趣味性。 ③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自己解决问题,可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能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有实效性。 新课程的复习课该怎么上,如何把新课程的复习课上得有声有色,已成为所有课改老师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我呼吁新课程的复习课应成为研讨的话题,应成为课改实验老师关注的一部分。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