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选文仍以《二十四史》为重点,但来源已显多元化态势。2008年高考江西卷选自《左传》,天津卷选自《墨子》,北京、江苏卷选自《汉书》,重庆、上海、福建选自《晏子春秋》,湖北选自《文宪集》,湖南选自《欧阳修全集》,山东选自《聊斋志异》,其余各卷均出《二十四史》。文体选择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人物传记占绝对优势。与2007年高考选文多样化(传记类、游记类、论说类、小说类、序跋类、赠序类)相比,2008年选文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以传记文为主,选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仁爱、友情、亲情、纳谏、治世,战功、政绩等,具有明显重视传统文化倾向。
古诗鉴赏阅读,选材上以唐宋为主,但不局限于唐宋。考题内容依然围绕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出题,具体的考查点有词语诠释、语句疏通、章法把握、典故化用、意境主旨、意象诗眼、修辞手法、表现技巧、作品风格、情感体味、比较异同等,考查了诗歌鉴赏的方方面面。
从文学作品阅读选文来看,2008年高考仍以当代散文为主,史铁生、丛维熙、迟子建等都闪亮登场;与前两年稍有不同的是,小说的考查进入了试卷:广东选了巴西作家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江苏选了汪曾祺的《侯银匠》,全国卷Ⅲ(海南、宁夏卷)选了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二十年以后》,浙江卷选了高尔基的《乌米》。广东、江苏、海南与宁夏都属于课改区。命题类型基本稳定,大致有以下五种:词语理解型,句子理解型,筛选整合型,技巧分析型,形象分析型。
经过以上一番研究后,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对手(出题者)的招数,才能有效地拆招。
总结答题技巧
注重答题技巧,明确答题规则,总结答题方法,这是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最佳途径。
高考命题有其常规的思路,答题自然也有一定的套路,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归纳简化。同学们,请闭上眼想想,你能将高考试卷从第一道题到最末一道题一一排列出来吗?每一道题的大致出题方向、考查重点,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数?譬如下面一些类型。
题目类型一:(诗歌鉴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本诗某句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题模式】(1)写出诗中相应诗句运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围绕诗中运用的技巧分析。(3)运用此种技巧的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复习时,我们要有意识归纳出上述表现手法在诗歌整体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让自己有一个明晰的整体意识。
题目类型二:(诗歌鉴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为什么?”“诗中某句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某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如何?”“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模式】(1)找到诗眼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进行描述。(3)说明该字表达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比如形象生动、委婉含蓄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题目设计三:(文学作品阅读)“文章或某一段这样写的好处(目的、意图、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某句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1)内容上一般为主旨服务,或为表达、表现某一主体对象服务的。(2)形式(结构)上一般是起到衔接上下文、过渡、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总结、总起、照应、呼应等作用。
好处、目的、意图、作用等在试题设问中表意相同。解答此类题型,一要明确所问内容与前后段落特别是文章的核心内容的关系。二要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象征——形象鲜明而意蕴深刻;扬抑——在变化与反差中突出事物的特点;对比——强化某一事物的特征或作者的情感,使其鲜明而突出;反复——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和感情,升华主题;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渲染——营造氛围,设置铺垫,有时还能推进事件发展等等。三要明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和答题。
题目设计四:(文学作品阅读)“理解某句话的深刻含义。”“如何理解文中某词某句?”
【答题模式】前者立足于对内容含义的解读,先找点,然后还原,最后组织答案;后者除了内容理解外,可能涉及手法、结构等方面的因素。特别是词语理解或赏析,首先得明确它针对的对象,譬如“清瘦”指向的是嵩山;其次看它所指对象或情感是否是该句或该段的主体,如果不是,还要分析它对主体对象或情感的表达效果,如“我的妈哟”的反衬作用。
“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在以上两点都做好了的情况下进行习题“量”上的训练,才能有“质”的保障。
【五】写作
有效强化,向更高分冲刺
●单凭积累一些作文素材,看几篇介绍作文技巧的文章,背几篇考场满分作文,是不能应付高考作文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是需要精致的素材来支撑的。
纵观近两年的高考作文,话题作文由2007年的四个减少到2008年2个;材料作文从2007年的5个增加到2008年的9个(其中未包括材料加命题类题型);命题作文从2007年的9个减至2008年的8个(两年均包括材料加命题的形式)。由此看来,话题作文淡出高考场已是不争的事实,取而代之的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依据材料出题这一形式,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大趋势。
进入高三,不能全按高一、高二那样的习惯作文了。单凭积累一些作文素材,看几篇介绍作文技巧的文章,背几篇考场满分作文,就不能应付高考作文的。考场作文非练不能出成绩,正如巴金先生说的:“只有写,才会写。”因此,要提高各种题型的审题、立意、行文能力,必须适时适量地做好每一次作文练习,以求循序渐进。
加强命意训练
写作之行,命意为先!所谓命意,就是赋予写作行为以准确的意图,这是写作行为的起始点,又是目标点,是考场作文的基本底线。可以说,对于考场作文而言,如何准确地界定与把握命题者的正确意图和话题本身的意义指向,又如何在文章中把自己的观点准确地呈现出来,可以说将大体决定全文的成败。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