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无不预示着母语教学的危机命运。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本身如果再“和稀泥”,漠然视之,最终损害的将是语文学科本身。
主观题评分的“和稀泥”问题,其实不独今天有之,不独中考有之,也不独语文科有之,它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标准化时代,人们往往只关注作文阅卷,因为作文单题分值极大,且评分极具主观色彩,遇上误判、错判,考生要么成为幸运儿,要么成为倒霉蛋,命运前途影响殊远;主观题分值无足轻重,评分“和稀泥”表面看无关大局。但现在随着测试改革的深入,主观题总赋分值已超过作文,占据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其评分客观与否关乎大局,再也和稀泥不得了!
提出问题或许是容易的,本文不是意在批评,揭示问题的严重性并求得问题的解决才是本文的初衷。本文的部分内容在网上知名论坛“教育在线”贴出后,引起了不少教育界同仁的关注,许多老师续帖对这个问题展开探讨,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但也有网友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表示了悲观的态度,认为“这个‘问题’和作文的评卷一样,几近无解”。果真无解吗,笔者以为“和稀泥”现象与错综复杂的作文评卷误差问题毕竟不同,只要在试题命制、人员资格审查和阅卷心理等方面实施有效监控,“和稀泥”现象还是可以大大缓解的。下面试开出三帖“药方”。
①命题监控:要知道绝对的主观题必然导致绝对的误差,宽放无边的评分标准实际就是取消评分标准。因此命题人在命制试题时要充分考虑试题与阅卷的双重主观性,发挥上游环节对下游环节的钳制效应。着力厘定宽严适度的评分标准,使之既有开放性又具限制性,既不枉杀一人又能拉开评分的档次。在“意思对即可”之外再给出评分的数个注意点、细则。就笔者所见,已经有部分省市的语文试题体现了这方面的努力和尝试。这里以辽宁省大连市2002年中考语文的一道试题为例分析。其记叙文阅读《蝴蝶的金翅膀》,设置了这样一道问题:“你在阅读此文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问。请把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写在下边。”这是一道极具开放性的好题,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参与与体验,但评分标准如果处理模糊则会丧失区分度,使命题意图落空、打折。我们且看它的评分标准:知识类问题1分。例:“嗫嚅”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理解、欣赏类问题得2分。例:“即使世间没有,老师的心里也装有”此句有何意义?“咔嚓”一声蹦起来,“咔嚓”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文章以外的问题不得分;构不成问题的问题不得分;叙述不清的问题不得分;本题已出现的问题不得分) 。有标准,有举例,既开放又限制,标准评分等次分明,明晰而不含糊,这样“半客观化”的标准较之于“意思对即可”既方便了阅卷人员的操作,也大大降低了评分“和稀泥”现象发生的几率。
②阅卷资格监控:“和稀泥”看起来主要是心理问题,实质又是人员素质问题,一支高素质、富于责任心的阅卷队伍能有效遏制“和稀泥”现象的产生。而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中考阅卷正当学期之末,有些学校往往不会按照上面要求抽调骨干教师,个别学校甚至派一些临近退休,任教常识科、甚至是教学辅助人员参加阅卷。用他们的说法,语文谁不懂。这些人有的一天语文课没上过,甚至一天讲台没站过,他们改语文,选择题A、B、C、D或许还能凑和,遇到主观题心里没底,不希里糊涂“和稀泥”一气才怪哩。所以为了保证评分阅卷的公正客观,当务之急是加强阅卷人员资格监控,建立阅卷老师资格审查制度.
③阅卷心理监控:阅卷之初,阅卷召集人要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评分细则,明确客观公正原则的意义,分析“和稀泥”现象的危险性,突出严格评分标准,拉开分数档次的必要性。阅卷之中,提醒大家克服“前紧后松”“前认真后马虎”的惯性心理,并加强督查。如此,对阅卷老师的阅卷心理进行全程式有效调节与控制,庶几可以减少阅卷老师“和稀泥”的主观故意。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知名青年教师袁卫星语)让我们痴迷心醉的语文是如此美丽,但应试的某些问题正减损着她的魅力,也许我们应该拿出更多的勇气、智慧正面考试、研究考试、发展考试,使心爱的语文不再黯然神伤。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