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间:9月1日上午第一节 班级:七年级
师: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学习,从今天开始我将伴随大家进入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 同学们的父母把同学们到学校上学通俗的称之为“念书”,可见读书对我们的学习是很重要的。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板书)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多读书,读好书。 今天我们第一节课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老师对同学们的读书情况作一个简单的调查,请同学们实话实说;然后,带同学们到图书馆与书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再到电子阅览室逛逛网上图书馆。[教师发“初一学生读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回答,教师巡视并与一些学生询问、交流。(“问卷”见后附)约15分钟。]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看了大家的回答,发现有些同学回答时信手拈来,看得出平时读了许多的书;也有些同学冥思苦想还不能落笔,看来是平时读的书不多。希望在以后能加油。下面就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谈谈他们的读书体会。[指名两位同学发言,教师略加评点。约3分钟。]教育论文在线 88lw2688
师:刚才两位同学读书体会谈得很好。有些同学要问:我们到哪里找书看?看什么书呢?下面,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图书馆,请图书馆的管理老师向大家介绍如何使用图书馆的藏书。[列队前往图书馆。由图书管理员介绍馆藏基本情况,带领学生熟悉图书分类的情况和借阅的要求。约12分钟。]
师: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将经常来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查找有用的学习资料。现代社会,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读文学,查资料。下面带领同学们到电子阅览室触网。[到电子阅览室,介绍上网的基本方法。以新浪网的搜索引擎为例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功能查找所需的资料。然后学生自主上网,教师个别辅导。直到下课。]
教后札记:
作为初一新生的第一课,让学生了解新教材、了解新教材的学习方法是主要的目的。我在上课前预定的目标是:了解学生读书的基本情况。第二让学生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并能独立自主的查找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基本达到了这两点。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力求能体现课改的精神,营造开放的、互动生成的课堂模式。流动的课堂教学和变换的课堂地点能使学生基本上始终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两个情境中学生很有兴趣,能激发一种学习的欲望。信息技术的使用起到了恰当的作用,学生掌握了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并不是很真实,学生有迎合老师的现象。另外结尾部分的学习任务没有明确,以至于课内课外不能保持有机的联系。教师在组织的过程中缺乏及时的表扬与激励。这些有待进一步改进。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