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能不能教
黄全愈 教育管理学博士
黄全愈博士,老三届,77级,文学硕士,美国Villanova大学理学硕士,美国Miami大学教育管理学博士。
最近,他通过对自己孩子及美国教育制度的长期观察与思考,针对我国教育改革中的许多问题,写成一本书《素质教育在美国》。此书在国内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关注和讨论。
《冰点》特约请在美国的作者,就他在书中的观点浓缩为3篇文章,在本版连续发表。诚望能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所助益。
---编者
中国的留美学生中,选修教育专业的不多,坚持读完的更少。
被人称“洋博士”已6年有余,但那个古朴的水桶定理:“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一直在内心深处煎熬着我--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而中国能不能发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取决于教育这块“桶板”。
20多年来,我在中、美两个不同的教育体制中读过书,教过书,研究过教育理论。一个深藏在心中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我总想寻求一条路,集中式与美式教育的长处,使得炎黄子孙起点领先,终点制胜!
于是,我要提笔为曾经养我育我的那片土地写点东西,为难忘的国土上的老师、家长、孩子捧出自己多年的思考!
《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就这样“呱呱落地”了!当然,是伴着母亲的鲜血,“呱呱”是叫,又是哭;是痛,又是喜。
中华民族的迷惑---
为什么中学的时候行,成年了就不行?
中国的教育到底行不行?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这个问题都很令人迷惑!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自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中国高校(包括台湾高校)的专家教授能获诺贝尔奖?这是不是中华民族一大困惑?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曾在中国受过教育的留美学生的孩子们,在美国的学校里大多都能出人头地,风头十足?
我儿子矿矿在其他同班的美国小朋友还在捏着指头学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已会多位数乘除法。据说,有的留学生带着他们的孩子到美国学校注册,经过简单的问话,学校说:“你们孩子的数学三五年内都够用了,小学都不用学了……”
从中国出来的孩子,无论是农村小学来的,或者在国内读的是慢班,许多也能在美国同学面前臭美臭美。
去年,儿子上8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二,但每天清早6:29,他必须到屋外去等高中派来接他的校车,到高中去上几何课,然后再由高中派车送他回初中去上其他课程。即使跳级到高中上几何,他在班里也是前几名,觉得很轻松。
像这类跳级学习,不仅仅发生在我儿子身上,还发生在许多中国留学生的子女身上。但是,这些在美国中小学的跳级生若回到中国,恐怕都会成为留级生!
为了吸引留学生回国,国内许多用人单位在工资、住房等方面开出不少优惠条件。其实,影响留学生回国的一大尴尬,就是回国后,他们的子女在学校很难再跟得上国内其他小朋友。有的甚至不得不辍学。
如果这证明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每年没有大量的欧美学生去中国学习现代科学或新理论,反而是大量的中国学生负笈美国及欧洲呢?为什么中国的留美学生本身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论,学有所成才归国;但其子女跟着回去却又跟不上班呢?
如果说美国的教育不如中国,为什么美国的科技发达,中国的科技落后?为什么美国学者赢得的诺贝尔奖最多,而中国高校无任何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为什么起跑领先,冲刺落后?这个强烈的反差,促使我去深究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后劲不足?说到底,是输是赢,不看起点看终点。
当然,我们不能以是否获得诺贝尔奖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发达的惟一标准。其实,能获得一定数量的诺贝尔奖的国家,其教育一定会具有一定水准;但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的国家,不一定其教育就不行。
然而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科技发达的国家,教育一定发达!
第二,教育落后的国家,科技一定落后!
美国有人说他们自己是“科技发达,教育落后”,那是他们在鞭策自己。
国内有人说我们自己是“科技落后,教育发达”,那是有人缺乏自知之明。
应该怎样评定我们国家的教育呢?
我认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判断谁是真正的胜利者,只能是在终点,而不是在起点!也就是说,在肯定中国的中学生每年都能击败众多对手而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各种奖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奖杯或金牌下的阴影。
为什么中学的时候行,成年了就不行?
为什么起点超前,而终点落后?
我们也暂不忙作答,先接着看另一议题:
中国的初等教育+美国的高等教育=世界之最吗?
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奖,但却没有一个中国高校的成人获诺贝尔奖;而美国则是初等教育“一塌糊涂”,但美国的成人高校赢得世界上最多的诺贝尔奖。
于是乎,许多人就很自然地想到这两者的结合:中国的“最”+美国的“最”=世界之最。
又于是乎,中国的赴美热持续升温发烧。
我们来分析“中国孩子在国内接受初等教育,再到美国来接受高等教育”是不是最好的模式?
先举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中国的青少年足球还是不错的,去年北京的“三高”少年足球队几乎横扫了足球强国墨西哥。宿茂臻等人年少时在英国曼联队培训,也很得英国名宿的青睐。中国青少年的足球基本功是很不错的,但欧洲和南美的成年足球队包揽了历届世界杯冠军。我们能不能套用上述的模式:中国孩子先在国内接受基本功的训练,到了成年再送到欧洲或南美去接受那里的足球意识和创造力的熏陶,这样一种两者的简单相加等不等于世界之最?
答案是否定的。青少年时期曾给英国足球界以深刻印象的宿茂臻,1998年再到英国南普队试训,不是因为表现平庸而遭弃用吗?
为什么会出现中国的“最”+欧洲的“最”≠世界之最的结果呢?
成年的范志毅、杨晨、周宁、黎兵们,不但技术已定型,而且其足球意识、创造力等等也已定型,这个时候再到欧洲去培养足球意识和创造力,进步是会有的,但是已经难以“大器晚成”。
就教育来说,在中国接受初等教育,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这两者的简单相加,并不一定是最佳组合。
当然,大多数来美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