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和课本的矛盾是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矛盾,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吃透课本”,又要“吃透学生”,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一、情感共振原则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对人的认识、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个体认知素质中的道德感、责任感、理智感、美感等积极情感对提高地理学习效果极为有利,情达则理通,凡是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地理事物往往能较长地保留在他们的头脑中。地理课文中蕴藏的国情极其丰富,这些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情感性教学行为作用下,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感情,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与时俱进原则地理学是一门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科学,日新月异的国内经济建设、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格局、地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在课堂知识内容上都应得到及时反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覆盖面日益扩大,地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使得学生能通过各种书刊、杂志、电视、电脑等媒体及自身的生活实践,不断地接受地理知识的刺激,学生的地理感性知识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地理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创造性的编排、设计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给学生解惑、点拨和指导,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系统整合原则将学生课本之间的距离作为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就需要以系统、整体、联系的观点去把握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和潜在的可以通过教育所能达到的知识水平,既要系统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具体内容,又要善于研究与之相关的课本知识体系。首先善于把地理图像系统组成一个体系,构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将课本中的知识贯通起来,促进自身发展。其次,要善于将现阶段学习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联系起来,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组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发展。再次,从学生现阶段学习课文内容的考虑,需要高瞻远瞩,给学生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促进其知识系统成型发展。
四、差异适应原则受历史、自然等众多因素影响,我国城镇和农村、沿海和内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并不平衡,导致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体验等个体认知素质差异明显。城镇学生对热岛效应、环境污染、工业布局的感性知识较多,而农村学生则对耕作制度、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布局等知识理解起来容易一些。与群体差异相比更突出的是一个群体内具有个体的差异,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分析班级的整体情况,又要熟悉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个体。
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仅保证水平高的学生“吃得饱”,而且也能保证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能消化”,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