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员干部五个方面的作风建设、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为主要内容,以切实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为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风气,切实解决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问题;大力弘扬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风气,切实解决漠视群众、脱离实际的问题;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风气,切实解决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问题;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气,切实解决铺张浪费、贪图享受的问题;大力弘扬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的风气,切实解决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的问题;大力弘扬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风气,切实解决独断专行、软弱涣散的问题;大力弘扬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风气,切实解决以权谋利、为政不廉的问题;大力弘扬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风气,切实解决骄奢淫逸、低级趣味的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宗旨意识更加牢固,道德修养进一步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联系实际。把主题教育活动与推动本处室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做到学习教育和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路线贯穿于主题教育活动全过程,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向群众通报主题教育活动的有关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三)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使党员干部主动查找和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坚持分类指导。根据党员干部的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主题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分别确定学习的重点内容和解决的重点问题,采取切合实际的方式方法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五)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并重。充分发挥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的整体效应。通过加强教育,为作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完善制度,为作风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通过强化监督、加大惩处,增强党员干部抓好作风建设的责任意识。
五、方法步骤
主题教育活动从3月28 开始,到5月下旬基本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