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英语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外语教学与德育教育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50:13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句话道出了一切教学的真谛。
   
   语言的属性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一样,原没有阶级性,但是运用语言工具为谁服务,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接触母语资料时,西方社会中落后的、消极的内容难免渗透其中;另外,随着外语应用范围的扩大及其重要性的日益增加,人们在学习、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处处能接触到外语资料。在“经济潮”的冲击下,外语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必也反映当今的时势。青年学生鉴别能力弱,这就加大了外语教师育人的难度和广度,同时也为广大外语教师提供了比以往更广阔的教书育人的舞台,因此外语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外,还要恰当地结合一些德育内容,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外语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外语知识教学结合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为此,外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外语教师要“吃透”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适度的德育教育。
   外语教材从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揭露了西方社会的腐败,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原材料,加强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之情感。如《“我有一个梦想”——30年今昔》揭露了自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美国一直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三十年前,美国人涌向林肯纪念碑,控诉美国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三十年之后,虽然美国表面上没有像1963年那样明显的种族歧视现象,但种族歧视问题却依然存在。
   
   第二类是在思想上具有积极的一面,同时又具有消极、错误的一面。如《警察与赞美诗》是据十九世纪后半期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的同名短篇小说浓缩而成的。作者在揭露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下层社会百姓饥寒交迫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崇信宗教、夸大宗教,认为神能助我、神力无比的消极思想。对于此类课文,教师须在课上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对其思想内容也加以剖析,批评其消极的一面。
   
   第三类是一些科普材料、名人小传及反映英美人日常生活的资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但其中一些材料也能通过辩证的分析与讲授,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如《胜过金钱的报酬》,作者是达特默思大学的人类学教授。他自述在其十四岁那年的夏天里靠为邻居修草坪来赚钱,其中一位名叫巴卢的邻居从未付给他一分钱,但令他终生感谢的是巴卢先生以书来回报他付出的劳动,使他在一生中恰当的季节、恰当的时刻读到了恰当的书,并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是一种胜过金钱的报酬。在“经济潮”涌动的今天,这种含义的文章无疑会在思想方面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教授外语知识并结合进一些德育内容的同时,也要注意德育内容的适合与适度。外语教师不仅要选好两者最恰当的结合点,而且一个结合点所渗透的德育内容也要适度,否则一堂外语课在很大程度上就转化成了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
   
   二、外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提高知识水平及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礼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在授课时展现给学生的不只是他们的知识,而是他们的整体形象。学生们常常把教师当作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必会给学生的言行举止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教师的自身素养提高了,那么他们的人格给学生带来的无形影响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教师,其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首先是要尽可能地掌握较多的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其次要不断探索传授知识的最佳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技能。教师的自身素养、知识水平及教学技能,这三者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塑造出教师的良好形象,树立起教师的威信,以最终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三、外语教师要关心学生,使课内外教学密切配合起来,把教书育人的工作长期做下去。
   要提高教学效果,师生间需形成双向交流,教学相长。把师生联系起来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课本,更有师生间的情谊,因此教师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努力通过课外交流来了解学生,并在各方面予其以热情的帮助,以逐渐建立起师生情谊,把课堂教学延伸开来,使课外交流成为第二课堂。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在外语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坚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外语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