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
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获得教学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着眼点是“启发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启发性提问呢?
一、优先问点,掌握难度。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要在知识的连接点、转化处上选择问点。如教学“异分母数加减法”时,首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计算“3/6+1/6 16/32-4/32 15/20-10/20”。接着转入探究新知,提问:
1. 这几道题中,有的分数不是最简分数,你能不能把这个算式改写成最简分数相加减?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直观上看有什么不同?
3. 能不能试着把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呢?
4. 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
通过这个四个问题的提出与回答,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
二、拾级而上,巧设梯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学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善于补充搭桥式问题,降低教学难度。教学“圆面积公式”时,我提出如下问题:
1. 在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时先将三角形、梯形拼成什么图形?
2. 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又将平行四边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3. 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时,都是以什么图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推导出来的?
这三个问题的提出起到了承上启下、化难为易的作用。
三、解决凝点,巧选角度。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似懂非懂”之处,在学生思维的“卡壳处”寻找启发性提问,如启发得当,学生思维顺畅,茅塞顿开。
四、抛砖引玉,增强跨度。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师应提出以课本为本的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
如:“一辆汽车要行驶400千米的路程,前5小时行了全程的2/5,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需要多少时间?”学生独立解答为“400÷(400×2/5÷5)=12.5小时”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1. 把全程看作单位“1”怎样列式?“1÷(2/5÷5)=12.5小时”
2. 能不能把全程看作5个单位来解答?“(5÷2)×5=12.5小时”。
通过这样多解题的开放性、探索性的提问,激励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的提问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