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校园内是否应该禁用手机?”看起来是个茶余饭后、街谈巷议、无可无不可的问题。可最近,河北保定市教育局出台强制中小学生禁用手机的规定,却引起本人很大不安。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知这个禁止使用手机的禁令,是某些领导开会讨论的决定,还是与学生和家长代表磋商的结果?
真要细究起来,手机的负面影响似乎不少:尚未证明手机辐身对未成年人的健康安全没有影响;手机容易让学生在无谓的人际关系上耗费太多时间精力;在课堂上接听手机是对他人非常不尊重的行为;手机容易成为学生之间进行物质攀比的对象……无论是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心,还是维护校园纪律的需要,手机在校园的泛滥,都需要进行必要的约束。然而,关键是,以何种方式?
对于学生们这个并不违犯法律和背离社会道德的生活选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以“禁”的方式,还是以“劝”的方式更为妥当呢?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大多数都有家长支持。跟孩子随时保持联系,在复杂的治安状况里多少可讨个安心,这在独生子女时代完全可以理解。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跟朋友互发短信聊天,追时髦以求得群体认同,也有利于消解青春期的躁动与不安,这种迷恋手机的心理也无可厚非。
对于家长的安全顾虑,学校完全可以提供更好的校园防范措施来说服。对学生,学校本可因势利导,告诉他们如何减少手机对健康的损害,或是规定课堂、考场不许用手机(在演讲、演出等公共场合关闭手机本来就是社会公德的要求),甚至通过一些活动告诉他们,在资讯爆炸、私人空间极端狭小的时代,保留私人空间、个人创意的行为,如录音电话、书信联系才是真正“酷”。
本来可以经过劝服改善情况,如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非要“强令禁止”,这是对行政权力的过分自信,还是对自身影响力心虚呢?教育机构的管理者是否想到,现代教育的本质更多是沟通、互动和服务,而不是管束?
用不用手机事小,对人是否尊重才是关键。“禁止”和“劝服”的教育姿态,前者是基于权威的强制,后者是基于平等、尊重和互相信任的自由选择,铸造的是完全不同的群体人格。
好品行不是管出来的,要教育好的学生,先要让他们出于自己的理性和良心被尊重、被信任,从而有充沛的自尊,由自尊而对他人、对社会规范有起码的尊重、敬畏和诚信,而不是面对压力的阳奉阴违。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