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减负”思想,启示今天
俞家庆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同志在教育方面提出了诸多精辟见解。重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是毛泽东同志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毛泽东同志的“减负”思想及意义,对于目前“减负”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减负”的重要性课业负担过重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减负”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毛泽东同志始终不渝地强调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实际行动,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仍然是困扰我们教育工作的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性等体能素质和肺活量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高中学生近视率超过71%,农村学生保健水平仍然较低。”专家认为,“导致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体育锻炼不足,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要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落实“减负”措施,控制家庭作业量,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做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工作。
二、充分认识“减负”工作的艰巨性要高度重视“减负”的研究、试验和推广经验的工作。“减负”问题不但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材难度、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有关,而且与经济形势、就业制度、社会观念等外部因素有关。从时间维度上看,“减负”问题具有长期性,历史长期积淀的与学生课业负担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对于“减负”问题,简单地使用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减负”问题的理论研究,开展扎扎实实的教育试验,待取得成熟经验后再推广应用。
三、“减负”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观念问题,必须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和人格发展的教学观,树立全面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与人格完善相统一的教学观,形成新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要为“减负”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舆论环境,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华民族21世纪的伟大复兴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作者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中国教育报》2004年1月17日第3版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