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才叫好课,这问题就像问什么样的人才叫美人,以不同的标准,用不同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许答案会相去甚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好课不再是“技艺展示”,更多的是“风格追求”,是教师带着理念进课堂,是学生带着个性去探究,让课堂充满成长的热望,让教与学成为师生体现和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生活方式。因而,我心目中的好课可能是这样的:
首先,好课应是保持“自然”的课。
好课需要设计,但设计不等于作秀。一堂好课,不在于刻意制造些什么,更不在于额外附加些什么。恰似厨师做菜,重要的不是“全席”,不是“珍馐”,而是能对人胃口,让人吃得轻松,吃得满意,这就够了。好课也应该是因“材”(教材)设教,因“材”(学生)施教。那种需要大动干戈、另起炉灶的课,往往是“公开课”,是竭尽全力上给别人看的课。这样的课,纵有千好百好,学生是不会鼓掌的,教师也是心知肚明的。教学是生活,上课如过日子,顺其自然才是真。
其次,好课应是富有“气息”的课。
上课不是打仗,不是师生憋气较劲。上课是学习共同体“对话”着、“协商”着,智慧地穿越知识的原野。因而,好课在激发学生求知、奋进的同时,应当给人“如沐春风”的愉悦。很难想象,当我们的教师抱着“例行公事”的漠然步入教室,当我们的学生怀着“又是一课”的烦躁打开书本时,课堂里会有怎样的“生气”!同样很难想象,一个只把教艺展示作为好课追求的教师,会让课堂荡起理性的清风和诗意的涟漪?正像好教师要有气质,好课也应有大家气息,充满自然、清新、健康、生命活力和个性魅力的气息!如此,课堂才会生机盎然。
第三,好课应是留足“空间”的课。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有这样一个独特的主张:少上课,多读书。少上课是要教师放弃话语霸权,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多读书是要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究,尽可能地拓展学习空间。中国画中有“留白”一绝,很值得教师借鉴。滴水不漏的课,是教师的“匠心独运”,可以让听课者刮目相看,但绝不会让学生受益匪浅。这样的“好课”,是教师的“独秀”,学习的主体学生却只当了一回群众演员。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何来个性与创新?留下空间,有时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
好教师应当重课艺又重科研。好课应当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让人动脑并动心,让人回味并期待。换个角度是否可以这样强调:
好课是飘扬理念的课。
好课是孕育激情的课。
好课是挥洒个性的课。
好课是创造空间的课。
好课是自然而然的课。
好课是不拘一格的课。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