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的本来面目
最近,就金庸的《天龙八部》(片段)和王度庐的《卧虎藏龙》(片段)选入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本这一事件,媒体上多有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感觉是,赞誉之声鹊起的最主要原因是对于语文课本选编课文终于摆脱了种种羁绊,打破闷局、突破樊篱、回归到本来面目的快感。我也未能免俗,对于这种做法,举双手赞成。
早在2001年时,当时我参加全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在一次研讨会上,一学友写就一篇论文,就金庸担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一事大加鞭挞,称之为“是对文学的戏弄和侮辱,是浙江大学的耻辱”,当时有部分同学不敢苟同,我也保留了意见。后来《河南日报》上读到一篇评论,也是评价武侠小说的,标题定为《读武狭小说犹如吸毒》,作者称之为“是慢性自杀”,可见报纸编辑也是赞同这一观点的,我特意把这一篇文章剪贴保存下来。因为这两件事情,引起了我的关注,我就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武侠小说的阅读面,结果发现,在许多地方有小小的以出租图为主业的书店,书店里所摆放的图书占主要份额的是武侠小说,它的经营对象主要是中下层的工人、手工业者、商人,甚至还有一些中学生、大学生等等。我平时是不读武侠小说的,对武侠小说嗤之以鼻,可是调查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作品竟然有那么大的阅读面,让我始料未及。后来,我就在琢磨这个现象,金庸那么受欢迎肯定有一定的原因,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排斥,而应该顺应公众的阅读兴趣,满足大众化阅读需要,而且也应该对金庸小说作一些了解,这也是语文教师的份内事情。后来,又发现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金庸小说的不同感受,很多人对金庸小说情有独钟,这就成为一个社会现象了。
既然社会上对金庸小说这么偏爱,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关注这个现象,对这个现象进行研究。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喜欢武侠小说,偷偷摸摸地进行“地下阅读”,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关注,语文教学还担负着这个任务,对正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学生多一些高屋建瓴般的指导,让他们正确对待武侠小说,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认真研究一下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面搀杂了太多的政治说教成分,原来有华国锋的《论贵在鼓劲》、刘少奇的《个人和集体》、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等;还非常在意是否是名作家,不管是否有时代特色,学生们能否接受,比如鲁迅的文章尽管有些很晦涩还是尽量多地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赵树理的《求雨》、周立波的《分马》等等,这种迹象非常明显;可是那些富有时代特色的、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作品就很少能够“登上大雅之堂”成为教材的内容了。新课程改革后那些作者虽名气不大,但文采引人、有个性、脍炙人口的文章才有机会被选入教材,我翻看报纸,经常见到记者采写的报道“×××的作品被选入语文课本”,这已经成为一种荣耀。但是一些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的作品被专家们评判为格调不高、比较庸俗而无缘进入语文课本。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都认同这个道理,可执行起来往往不能够解放思想,编选教材评判候选作品时,常常是求全责备,从政治性、思想性、文学性诸多方面严加考核,生怕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负责任的做法值得赞赏,毕竟是印数惊人的教科书,小心谨慎才好。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有太多的担忧,格外看重语文教材的工具性,总想编一本涉及面广、“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没有破绽的完美无缺的教材,对语文教材赋予了“超重的任务”,所以这样做常常是画地为牢,一步三回头,患得患失,那些有个性、社会传播很广、并没有“大逆不道”的作品往往因为一些让人担忧的原因被无奈地删去,语文教材虽然有了大幅度的变化,出现了诸多人文性丰富的篇目,但在“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方面还存在美中不足现象。
执教17年语文课,总有一种感觉,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多是“学不能致用”,与实际生活脱节甚远,课文时代性不够,新鲜感不强,学生不爱读。那些文质兼美又颇富时代特色、但作者名不见经传的作品在学生中很受欢迎,甚至广为传抄,可迟迟不能“登堂入室”,渴望着有一天语文能于新闻接轨,在保留传统名篇的同时,更多地选编新颖、贴近生活实际的篇目,给学生更多的示范性,在听、说、读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写作,讲究“学而致用”。
我对郑渊洁的童话很感兴趣,他主编《童话大王》发行量惊人,《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让青少年百读不厌,在不少的语文课堂上有多少学生是在悄悄地进行着“地下工作”?贪婪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甚至是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等等,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选编那些受学生喜欢的作品,当然,必要的指导肯定是不能少的,但是,不能只凭我们这一代人的阅读习惯、阅读的价值取向、阅读的教育效果的寄托等等,来越俎代庖,那我们的语文教育就不自觉地与学习者拉开了距离,让学生们敬而远之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觉得在所学科目中,数学、英语都容易得高分,可我们的母语——语文课很难得高分,小学阶段也是如此,为何要人为提升语文学习的难度呢?实际上,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在学习母语中找到快乐,感到轻松,在美好的愉悦中夯实语言文字功底,提升表达能力。
我还积累了张俊以的几首诗歌,其中一首是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的诗歌,题目是《雨滴有时轻有时重》:
雨滴到底有多轻
落在桃树上
轻轻为桃树抹上了浅浅的口红 /
雨滴到底有多重
落在大海里
大海就波浪翻腾 /
雨滴到底有多小
落在土地上
再也寻不见她的身影/
雨滴到底有多大
落在森林里
所有的绿叶都睁开了春天的眼睛
我把这首诗歌抄给学生们,学生们读着顿觉满口生香,很快就背下来了。可后来从报纸上看到那位常常披肩发、戴着眼镜、在电视上频频露面的张俊以因为诈骗被绳之依法,他的作品再也不可能被选入教材了,因为他成了坏人!
今年,一首名为《老鼠爱大米》的网络歌曲迅速走红,“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不管有多少风雨,我都会依然陪着你……”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它的创作者杨臣刚一时间也成了名人。据“百度”MP3搜索统计资料,目前《老鼠爱大米》可下载地址数已经达到599个,并成为最热门的下载,风头甚至盖过了刀郎和周杰伦的新歌放送。学校音乐课没教,可我的儿子很快就会唱了,而且唱得非常好听。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关注。
教育家杜威认为,把“早已准备好了的”课本强加给儿童,是“违反儿童天性的”,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学生自然不需要在教材里面“寻章摘句”,只要通读一遍即可,完全不必要对课本进行“解剖麻雀”般的讲解。“语文者,语言文字也,其核心内涵也应该是引领孩子们领会汉语言之美、汉语言文学之美。语言的美丽的,又是动态的、发展的,一个民族的语言之树汲取养分的渠道应该既有阳光雨露,又有泥土芳香。”正在键盘上敲打此文,接到《南方日报》,翻阅看到有文发表评论,称“金庸文字有珠玑”,引用以作论据。行至文末,我再一次想起了“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