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四美”概析
江苏 朱庆和
一、人文美。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所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如人文科学、人文景观等。它是人类文化所体现出的特有的具有人的特征的美学范畴。这样的人文精神一代代相传,长此以往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人文美。因此,人文精神的构建永远是作文的核心。我们所选择的作文题材,一定要富有人性和人情的关爱。例如,2004年高考云南一考生写的《父亲,我爱你!》:“……那日,你下岗了。妈妈一人坐在沙发上垂泪,她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要怎样过下去,不知道以后的路怎样熬下去。父亲,我亲爱的父亲,你走到妈妈面前,握着妈妈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凤啊!别哭,天塌下来我顶着,我一个堂堂男子汉,难道连个家都养不活。’是的,以后的日子,你早出晚归,靠着健康的体魄和别人一些微薄的资助,你重新开始,在人心险恶的商海中摸爬滚打,不知疲倦。每次看到你熬红的双眼,苍老的面容,日益增多的白发,妈妈眼里总是蓄着泪水,而我总是一次次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有出息。”读着这段话,真挚朴实,人间“爱”的暖流热便全身。这是一个平常而动人的事例,我国在体制改革的转型时期,父母暂时的工作变动、甚至面临下岗自谋职业是正常的现象。而本文作者这一家三口,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以求共同度过眼前的困难,成为了下岗工人家庭的缩影——文中的“父亲”体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匹夫”深明大义、坚强不屈的代表。可是,有所不同的是作者没有平平淡淡地结束这个故事。当昔日勇于面对艰难、克服困难,一个能为妻儿遮风避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竟在妻子不幸病故之后却急遽地沉沦下去。而女儿为此万箭穿心,痛心疾首。然而,女儿便没有责怪和诅咒自己的父亲,她详细而深情地哭诉往事,并希望父亲坚强起来。“父亲,即使你一无所有,但只要有你,我们依然活得快乐,父亲, 我亲爱的父亲。”“父亲,知道吗,这点挫折,算不了什么,即使失去,我们也可在人间为母亲祝福,母亲希望我们过得好,能为我们顶起生活的一片蓝天,一片希望。父亲,我爱你,从头开始,……”女儿字字情,声声泪的呼唤,饱含着极大的父女间的亲情,饱含着女儿唤起父亲面对挫折时的坚毅与勇气,饱含着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的人情和人性美。因此,文章产生了重重地敲打着读者心灵的艺术魅力。
二、思辩美。哲学表明: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大凡事物总具有多面性。所以,辨证地看待事物,分析事物,从而实事求是、合理科学地解决问题就成为哲学思辩的内核。中学生的世界观虽然处在不断形成和尚未成熟的阶段,但是,多年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所积累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用哲学思辩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初步形成。所以,将哲学思辩写进作文中,或渗透其间是我们努力的途径之一。以2004年全国卷河北某考生《铜镜的沉思》满分作文为例,“文章通古贯今,思辩睿智,张力丰厚。作者既钟爱铜镜,又强调要立足自我,头脑清醒,有汲取、有扬弃,此种见解新颖独到,非同凡响。”(高春生语)本文是按照“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与去年全国卷“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文中写到:“我抚摸着铜镜,仿佛抚摸着千古的时光,细细地从指缝间流淌。我叹服唐太宗李世民虚怀若谷,把这面铜镜置于朝堂,将泱泱大国治理得富甲天下,庶民康乐;我叹惋三国时的关云长空有他的盖世武功,还有他的赤兔马、青龙偃月刀,却因缺乏这面铜镜而大意失荆州,败走华容道,只落得个仰天长叹,一命呜呼。”这里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之外,所体现的就是作者的哲理思辩。在肯定了历代帝王将相的功业的前提下,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进行了入木三分地剖析,指出了他们的不足的地方,尤其警醒人们的是他们最终失败的历史教训,以史为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追昔抚今,知人论世,警钟长鸣:“我抚摸着铜镜,仿佛触摸着新世纪的脉搏,轻轻地却又是沉重地在指缝下弹跳。我叹服一代伟人把这面铜镜置于决策平台,改革开放,使我中华迅速地真正崛起;我叹惋一批骄子大员把这面铜镜丢了个干净,最终落得个功败名裂,身陷囹圄……”这是作者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为民的思考,从正面褒奖,肯定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又从反面警示,说明惩治腐败的重要。起到陟臧罚否之功效。尤其是“丢失铜镜”的现实教训,更加使人振聋发聩。因此,应当看到培养辩证思维,用全面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将捕捉到的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提到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洞悉事物的本质,“向辩证法索取高考作文的质量”是我们广大考生做人、作文的实践法宝。
三、文采美。“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三十一》)
意思说情理是文采的经线,辞采是情理的纬线。可见本质也要文采装饰,因为文辞是为表现情志服务的,所以,作文中有了良好的情志还必须用优美的文采来表现。今年江苏卷高考话题作文,不少考生针对“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个话题,写出了文质优美的文章。例如有位考生在《花香水自流》中写到:“……水的灵动,给人聪慧,使得水中的行路人将羁旅之思一点一滴地泼洒进那映出一带流金的水中,绎出几许千古绝唱!身旁滚滚江水再也带不走、载不动那份乡愁与归心了。于是有人停棹,有人缓歌,但寄了一份怅惆于脚下的流水,写了万点秋愁天际的飞花,暗随流水到天涯,于是古书上便有了“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怀激烈,寒灯里有了“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喟叹。三更渔舟唱晚,东坡吟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归雁又惊寒,后主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从天上来,又回天际,千百年来或盛或伤或留恋的中国文人谱写了多少新词,揉碎了多少旧恨,全都沉淀在了那一湾不改灵动的水中央……” 本文作者选择了抒情散文的体裁,一下子抓住了此作文命题的审美范畴。因为这个话题文学色彩十分浓厚,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需要考生发掘山水中蕴涵的人生哲理、生活情趣,加以联系和发挥。只要有一定文学积累的学生,在联想和发挥中就会占些优势。作者的切入角是从一个方面——“水的灵动”入手,运用了“引用”“比喻”“对比”“排比”“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以“水”为纽带,将中国古代文化精粹编织其间,给读者提供了不尽的遐想空间,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的灵动气韵。
四、创新美。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大胆而合理的想象,鲜活而生动形象的语言等往往能出奇制胜,赢得读者(阅卷老师)的青睐。下面拿内容和形式新颖别致的创新作文来举例说明。1、内容的创新——诗心具备,诗境涵咏。今年全国卷Ⅱ的作文话题是“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中,写出了钟灵毓秀的诗意般的美文。文章开头以“生命如风”这个亘古比喻,说明“惟有风,可以穿越荆棘。”接下来用:“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 ,“……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说明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又用卢梭“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的哲理性的话语以及“梵高看见了风”,“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的事实,再次表明如何面对“痛苦”和“挫折”?那就是“要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欲将百毒千灾化为乌有。也像本文作者题记中所言:“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这些内容充满诗意,营造出诗境。“我们的考生只有时时让自己在枯燥的学习和生活中抬起头,看看蔚蓝的天空中飘过的一朵白云,看看西天晚霞的余光在栀子叶上跳跃,聆听山间的清泉、花开的声音,让大自然中的花香鸟语抚慰自己那疲惫的灵魂,让自己有一颗充盈的诗心。”(洪方煜《如何让你的文章充满诗意》)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才能创新,才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2、形式的创新——体裁别致,内外和谐。如果是话题作文不限文体,那么,尽可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有的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外包装”等。例如,2004年陕西考生焦雯《算术最棒的语文老师》这篇满分作文,在记叙李克老师时,采用了“加”、“减”、“乘”、“除”和“尾声” 五个小标题,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老师的风采。这篇记叙文可谓不落俗套,新奇别致。又如今年安徽考生《杉树日记》采用了童话加日记的体裁,全文用拟人的手法,亲切感人,将“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二元统一,体现了作者创新思维与写作灵性,给人耳目一新之快感。
总之,高考作文越来越朝着“课标”方向贴近,因此,“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实验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并在写作中注意写真情实感,加强人文精神、哲学思辩和创新美,应该成为写作训练的本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朱庆和 224002)
通讯地址: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朱庆和
邮政编码:224002电话(0515)8177234(办公室)
电子信箱:heqingzhu888@16388
个人主页:
88ep-china88/teacher/column/zhuqinghe.htmh 88ywtd8888/mypage/mypage2.asp?pid=4992ttp://88teacher8888/trt2/upload/more/jgzx/teacher_zhuqinghe.htm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