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累了太多的雷同,太多的庸俗,太多的虚假,更多的是文章的浮华!
我听怒了没有气愤的谩骂,没有欢愉的歌唱,没有激情的亢奋,更多的是没有胸膛的抒情!
中学生的作文,像被缚住了翅膀的鸟儿,暮气沉沉。像脱离了水面的鱼儿,奄奄一息。
这不是杞人忧天,这是发生在中学第一线的真实的报道。这也许危言耸听,但事实是:
长期以来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一直是个误区;思维定势对作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冲击波;情感的投入也越来越冷淡以及学生和教师的视野因不合时宜的应试教育而变的模糊。
新的形势召唤语文作文教学要诚恳地进行自我解剖和自我革新。列宁说过:“认识自我,并尝试着与革命的进程同步着,便是拯救自我。”虽说革命,但道理亦然。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在新的形势下,笔者认为:
一、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有自我反省的必要性:
1、轻作文,重语基,阅读的认识观大有市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教师形成这样一个定势:作文是个慢性工程,短期内无法奏效,相反,语基和阅读要容易得分些。因此,老师们总喜欢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后者身上,而这一点,在时间紧迫的初三表现尤其明显,大家似乎形成了一个共识:反正作文在我任教的一年里作用不大,还不如多抓基础(在老师每年多换语文的学校比较常见)。于是乎,学生的学生的作文量不够,教师的作文评改质量低,学生的创作激情低落,即便部分地区以对作文和语基、阅读作了等比的调整,但仍然未能唤醒教师的错误的认识观。以致在大考中作文依然成为制约语文分数提高的瓶颈。甚至有很多学生连基本的记叙文都不会写(这决不是在污蔑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可怕的认识观!
2、受从众心理,被动心理,敷衍心理影响的思维定势制约学生的作文创作。人是万物之灵,模仿是人的天性,曾记得有一位圣人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做花的人是天才,第二
个把女人比做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花比做女人的人是蠢才。”作文的模仿多了,便会形成为一个错误的思维定势。学生们在选材,立意,语言,结构等方面,一味地用老材料,老
眼光,老词语,老模式去构建着新时代的作文,动则就是“雨中送伞”,“论学习之重要”;颂扬教师,歌颂祖国;暗淡无光的语言;三段式或四段式的作文结构。让人乏味让人忧,落入窠臼是在所难免的。加之,学生认为作文就是作业,很多人根本就想不到写作文是在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抱着从众心理写作文,人云亦云,不求个性发挥。受客观形势的影响,学生们因学业负担过重,被动和敷衍心理有时又会占上风,应付了事,东抄西摘,屡见不鲜。
3、背本离源的作文现象令人不寒而栗。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遗憾的是我们的中学语文作文越来越离谱地走上了“假,大,空”的境地:真实的情感被无情地遗弃在炙热的撒哈拉沙漠烘烤;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滑稽地戴上了成人的面具;洋洋洒洒一卷字似乎要写完所有的沧桑和抱负。而许多老师对作文的要求是违背科学的。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唯理,就是不相信和排斥人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认为只有理性才是高尚可靠的。这种用理性压制感性的做法,与唯物主义重视实践和感性背道而驰,把丰富多彩的生活打压得只剩下瘦巴巴的几根骨头,使记叙文、随笔等充斥空洞的说教,为了迎合这种说教,有时不得不去扭曲生活。唯理论强迫着学生漠视人的复杂性和生活的丰富多彩,不仅妨碍他们学会体验和挖掘生活,也窒息了他们身上的艺术细胞。目前严峻的现实是,私情私语因为违忤老师的意志,学生们只好隐瞒,唯理的方法是因为老师喜欢,他们只能无中生有。抛弃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这更加重了语文作文的悲哀。
4、师生的文化积淀未能与时俱进,跟社会共鸣。囿于此必陷于此,长期的繁重的工作使得绝大数教师身心过于疲惫,应试教育的指挥棒,重理轻文的社会思维,无形中让学生放轻了学文的步伐,谁还舍得花大时间去读几本文学样本,听几段优美的散文诗呢?作为学生的楷模的教师,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能够加强文化积淀并延续着文化积淀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古训有言:“授人一羹,自当有一瓢。”笔者不奢望着文化积淀的思想能骤然见效,但有一点大家也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了厚实的文化积淀,纵然有再好的技巧和方法,相信文章的内容也会是干瘪和苍凉的。
二、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尝试革新。
1、革新观念,加大作文投入,提高作文地位。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体现他们语文素质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要求的提高,作文必将获得和阅读相同的地位,因此,也应获得相当的教学课时,至少要占到40%的时间份额。按目前实际的语文教学时间来计算,每周要有3节课才算合理。只有给予了较为充足的时间保障,作文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作文教学不是世外课堂,要想真正地提高语文作文的地位,必须赢得领导的支持,只有领导们认识到了作文教学的实际问题,才能从整体上改变作文教学的布局,真正地加大作文投入,也才能对教师的作文教学进行的备、教、改、导的督查做出相应的调整,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获得作文改革中来之领导阶层的各方面的鼎立支持,从而,使作文教学改革拥有了良好的土壤环境,为以后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做好准备。
2、制定计划,改革作文模式,优化作文效果。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不然古人就没有“头悬梁,锥刺骨”的成语了。要想让学习不累,最好的方式,就是为学生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文学习计划,减少重复有无效的劳动,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我首先制订了整体训练目标计划。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按照文体制订各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计划。初一阶段为以记叙、描写为训练能力的话题作文,初二阶段为以抒情、议论、说明为训练能力的话题作文,初三阶段以训练话题作文的多种写作技巧及各种文体的写作事项。其次, 进行专题集中式训练。(1)划分专题。 在以上计划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划出详细的训练点,如记叙文就可以划分构思、选材、描写、线索、场面、结构等等。这些训练点也就是专题化训练中的专题内容。(2)训练步骤。 训练点亦即专题确定之后,具体训练分六步完成:a: 知识示范:教师按训练点即专题精心备课,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专题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当场作文围绕该专题作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b:分层训练:与一般的训练不同的是,分层训练是教师拟出从一般性的基础题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题,使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量力而行,分别选择不同的题作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别差异,避免全班“齐步走”以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c:自评互评:传统的作文“精批细改”的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且效率低下,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当然,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先教给学生评改方法,规定修改符号,明确修改程序。学生可交换互批,也可结成评改小组讨论批改,可固定批改对象,也可经常变换。d:快速批阅:这一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一篇文章的格式、书写、用语、中心、选材、结构等基本内容的好坏优劣已基本清楚,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e:等级打分。具体做法是将作文分为A、B、C、D四级。在第一次瓶盖时,教师有一是控制A级人数,只有极个别优秀作文可打A级,修改后有进步的可升级。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进步点,闪光点,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写作兴趣。
f:讲评再练:同批阅目标的相对单纯一样,讲评也集中在本专题训练的情况上。其它方面的内容已无须罗嗦。最好是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以让学生明确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专题化训练中,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除一部分确实已掌握该专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者外,余下的学生将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作文,直到教师认可自己满意为止,这大大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训练写完改完讲完一塞了事的简单重复。
在课程设置上,为与训练步骤相应,我设置了四种课型:示范课(即进行第一步——知识示范),训练课(即第二步——分层训练),讲评课(即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重点讲评),反刍课(即再写再练)。同时,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1)按专题要求写周记,一周一篇,可以成文,也可以只写片段,以使专题训练的训练量有足够的保障。 (2)利用教室后的黑板办黑板报,要求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寻找摘录与正在训练的专题有关的知识予以刊载,注重趣味性、实用性,以使学生专题知识的掌握得到强化。(3)开展每日一写(每日至少写300字的日记)、每旬一抄(每半月抄1000字的精彩文段,即把自己课外所读到的最精彩的文字抄录下来)的课外活动。(4)开展每课一讲(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演讲)、每日一读(每天读1000字左右的文章)的课外活动。这一阶段主要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5)开展每周一练(每周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每月一改(每月对作文进行一次自改、互改、集体改)的课外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专题实验,大部分同学在写作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种训练程序改变了学生见作文即头疼,视作文为畏途的现状,使他们练得明白,练得高兴,练得有收获。计划下学期将扩大实验班级,争取此项专题明年能够在全校得到推广,以期望全面提高我校的学生写作能力。
3、开拓视野,培养写作真情,明作文与做人。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想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文章的真伪在于表情达意。表情达意的真实就是要讲真话。巴金说过,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文章是抒写性灵之物,主要就在于把自己内心真实的精神活动展示出来,与别人交流,不真实即失去了交流的基础,因此,这表的“情”达的“意”绝对假不得。对那些瘦损干瘪,千篇一律,了无生机的东西,我们本能地会予以拒绝,因为它不能提供给我们新鲜有意思的东西,使我们的阅读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作文如一面镜子,它能够反映作者做人的思想境界、品德情操。 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有二人是颇有“建树”,而周作人的文字虽好却难以流芳,这是为何?不会“做人”也! 司马迁忍辱写成《史记》可窥见其人格。 屈原、陶渊明、杜甫、李白、苏东坡、关汉卿、蒲松龄哪一个不是有着凛然正气的文人,他们的人品比文品更高一档次。古今中外做人比作文更为重要。推而广之,做任何事首先要做个顶天立地的“人”。作文如一面镜子,它能够反映作者做人的思想境界、品德情操。 作文是各种艺术的合成,它能够反映作者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 作文也是一种对作者做人的人生态度、生活感悟的反映。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我们就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积极寻求语文作文教学的制高点,为中学作文教学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