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极致是要一个人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潜能,在多变的世局中,保持禅定与智慧,去因应一切,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就像在水中优游地划水逐浪。
教育的使命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实现自己。这样才会有脚踏实地的人生。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自我醒觉,能实现自己的人生,具备适应环境能力的人。
——郑石岩《觉·教导的智慧》
台湾学者郑石岩教授著作《觉·教导的智慧》是一本充满着教育智慧的难得好书,它对于搞教育的和不搞教育的人都有心灵启迪与思维警觉。对于家长是一本改进理念与方法的书,对于教师是一本启发教育真谛的书,对于社会大众,则是一本让你重新审视教育的书。这又是一本开悟的书,书中的案例与禅理,让你心光闪烁豁然开朗,充分展现了日常生机与自然之道。薄薄的册子,远远胜过厚厚的说教。细细地读它,你会拨开迷雾,重现天机!
觉醒的人首先是站立起来的人,是有原则有主见有思想的人,是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知之明的人,是不惟上不惟书不惟权不惟钱的人,是能活出自己的生活情感与精神意志的人。一个人的觉醒,很大程度决定于他所接受的教育,而在教育尚没有唤醒的情况下,期望人的觉醒无疑是缘木求鱼。而现实的情况是:人生活在现成的既定的答案之中,生活在普遍认可的圈套之中,个性的自由被共性的规范所消解,他的思想是僵死的,他的精神成长桎梏在指定的范式中。我们的教育在普遍强调知识灌输拓展知性空间以外,忽略了人的诸多素质的培养。“因为我们忽略了人的素质;既缺乏人文的智慧,又缺乏民主的素养。最严重的是,我们的教育不是在培养一个独立思考、头脑清醒、具有人情味的现代人。”(郑石岩语)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尽可能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强化训练,考个高分,更有余地选择大学,谋个高薪高位的职业,还是启迪学生的思想与智慧,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同时认识环境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应变激烈竞争时代的挑战?答案不言而喻。数字化与资迅时代的迫近,精华与垃圾汹涌而来,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我们接触的知性世界,如果不加筛选,没有充分的思考,将会受到前人观点和他人体验的支配,其结果只能遮蔽心性,淡化思考,成为精神的爬虫,知识的书奴。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使人接受教育,而是接受怎样的教育,教育要使它的对象成为人性的关怀、环境的适应、生命的尊重、心灵充满着大爱与幸福感、能建立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人。
“一切为了明天,一切为了高考”,说白了是“一切为了饭碗,一切为了名利”,在激烈竞争的年代求得生存,本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求生存的层次,就应该值得反思了。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下,通过高考求得生存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或许我们没有仔细盘算过。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上辈没有能耐,下辈求得补偿,于是,不惜一切代价,把所有的物力财力精力全部投到读书求职上,可谓是“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在家长普遍的高期望值指导下,考试与录取,录取与求职,机遇与困境,存在着僧多粥少的矛盾,况且对于考生个人来说,眼高手低,志大才疏,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当下的教育只能沦落为围绕高考的漫长训练。
因为训练上升为第一需要,人的因素便退居其次。教育的理想被高考而冲淡,人文主义精神被技术主义操作而代替。校园这块净土都不能做到以人为本,若干年以后这一批一批的学生走向社会到底是怎样的状况,我们不得而知!
目前,我们教育的理念层面仍然是在控制人,而不是唤醒人;是安全第一面面俱到的监控,是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和全封闭管理,不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德智体美劳做人与做事全面熏陶;是外在强势压抑,不是内在疏导与释放;是纯粹的知识灌输,不是人格的历练。在模拟训练压倒一切的情况下,歌声没有了,体育课瓜分了,网络也禁止了,所有的音乐、美术、体育,统统成了纯粹升学竞争的名利场。从小学起,人们就在找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最好的老师,升学考试竞争的前移,伴随着择校热、补课热和陪读热而成为城区消费居高不下的热点。当一个人读书所需要的经费付出,大大超越一个人生存经费限度的时候,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煎熬将会使家长与子女的行为乖张精神变态,网上有人戏称教育、住房、医疗是当前压在人们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密切注意,而为了矫治这种弊病,又常常陷于轰轰烈烈的争论之中。我始终弄不清楚,身外的名利之争竟如此困绕着人的自身!依赖着灌输与训练而得到的知识,对人的成长到底有多大用途?我们的社会怎么哪,我们的教育怎么哪?!
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地区不平衡、行业不平衡、职位不平衡的矛盾凸现出来,伴随着经济转型来调整教育目标,决定了教育体制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功利型的体制。功利型教育以利诱与强制为手段,把孩子变成自己的一部分,用自己的目的和欲望来教育孩子。“结果,支持和鼓励的目标是师长自己,而孩子倒反而成为大人为达到自己愿望的手段。”孩子没有独立自主的生命,只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是痛苦的也是被动的。我不知道现行的教育体制能够实施得多久,我们的教育目标能够走得多远,以争名夺利急功近利为本位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把教育变味了,把人性扭曲了,把人的个性与特长扼杀了,把人自由生存的权利剥夺了。“学而优则仕”这个读书人的经世致用的传统,曾使一个个读书人在科举道路上泯灭了鲜活的人性,如今又让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埋头书堆兀兀穷年,那种机械的重复的无效劳动不仅大大耗费了黄金时代的宝贵光阴,更为可怕的是它戕杀了人的天真因子,摧残了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然而,应试教育在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紧锣密鼓,指望专家教授们搞几个实验远远无济于事,大环境如此,大氛围如此,素质教育也好,新课改也好,只是在不伤筋动骨不触动根本利益的情况下,给教师洗洗脑子,在课堂上在校园里搞些新花样,但是他们最终要面临考试,要生存吃饭,要养家糊口,最重要的是父母不答应,是社会不允许,某些教师除了应试这一套他没辙了,吃惯了升学考试饭的教师会翻脸不认人。
因此,要唤醒人首先必须唤醒教育。因为教育是传递人类文明的火把,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沃土。教育窒息了,生命的动力将会枯竭;教育专制了,民主的生长将步履维艰。教育绝对不能无所适从,否则社会将会无所适从。我们出来不缺少教育的理想和实践教育理想的有识之士,但是教育的理想如果仅仅建立在政治经济框架之下,不顾及人类发展与人性成长的规律,不汲取整个人类文明的智慧与涵养,不注意唤醒人的觉悟与思考力,这种理想将是残缺不全的。
我们的教育急需要补课。必须把人文主义精神扎扎实实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必须在中小学开设哲学课程,必须给学校足够的独立自主的办学权利,以形成独立自主的办学思想,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导人以智慧,必须拓展人的心智空间与思想空间,必须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与批判精神。而不能把人生当成实现利益的手段,使教育的目的颠倒,使教育的种种行为成为反教育的行为。人类走过了农业化、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时期,教育对于人精神层面能力的培养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安徽省青阳县教研室 施麒俊 (2005/04/21)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