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
教育发展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党和国家对基础
教育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提出了基础
教育要重视素质
教育,并要求基础
教育应有利于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需要和善于应对全新挑战的勇于开拓的人才。已有的实施了很多年的基础
教育体系和
教材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基础
教育观念更新、
教材改革势所必行。北大版“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七年级上册,适时出版,深圳市已经全面推广实验。我有幸参加了“新
教材”的首轮实验,作为参加者,首先研究、领会了“新课程标准”,悉心钻研了新
教材,并通过一个
学期的实践,深受启发,获得了许多经验和体会。以下分几个方面阐述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新
教材使
学生充分感受到数
学就在身边
新
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意图,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偏难、繁琐、陈旧的倾向,并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新课程体系。新
教材改变了以往数
学
教材只注重单纯数
学知识、远离生活实际的体系,充分体现了数
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新
教材编写中,尽可能地把数
学知识引入到社会生活场景中,把生活中的计算编到例题和习题里,体现了生活中有数
学也需要数
学。带领
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
学,现代化的生活更是离不开数
学,数
学就在身边。需要就足以引起
学习的愿望,何况
教材中许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激发了
学生好胜心和兴趣,缩小了
学生和数
学理论的距离,数
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例如:“你今年几岁了?”(引入方程的有关知识)多实际的问题;“日历中的方程、打折销售、
教育基金”等生活场景都离
学生非常近,甚至就发生在
学生本人的身上;“100万有多大?”、“有趣的七巧板”、“月球上有水吗?”、“一定能摸到红球吗?”、“图案设计”、“从不同方向看”等有趣的问题,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潜移墨化的
学生愿意上数
学课了。
在新
教材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新
教材和旧体制的不协调问题。如:这一届初一年级的
学生,在上小
学时没有实施新
教材,是按着原有
教材上的课,且正好赶上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
学生减负,其综合素质达不到新
教材对
学生的要求。
学生不仅不善于积极思考,也缺少主动思考的习惯,甚至连这个能力也不具有。再如:好多日常生活中的名词和概念,
学生都不知道就更不懂,象“时差”、“成本价”、“利率”、“利息”、“销售量”,表现出理解能力差。
教
学中为了向
学生解释清楚这些名词和概念,占用了较多的
教
学时间,直接导致练习时间的减少,进而导致
教
学进度的推迟。
二、新
教材实数
学课堂活跃起来
新
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
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
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新
教材能使
学生在
学习数
学知识时,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是着重培养
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创造能力。
在新
教材的
教
学过程中,
学生可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实际
教
学过程中,多数
学生很喜欢“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课堂上
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议明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经常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也清晰明了。数
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
教师“一言堂”,
教师在
教
学活动中引导、辅助
学生的活动,与
学生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
学生组织
教
学,使
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
学习活动,可很好地激发
学生的兴趣挖掘
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且
学会
学习。数
学技能和思维方法得到锻炼,意志力得到培养、自信心不断发展、科
学精神逐渐形成。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一个障碍是,在做这些活动时,性格开朗、表达能力强的
学生,会主动
发言,锻炼的机会多;而性格文静、不善讲话的
学生(多为女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就少(
教
学时间有限)。为了克服这个障碍,我们在
教
学中,尝试着将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所有的活动在小组中进行,并要求组内同
学互相帮助,这么做确实使更多的
学生得到锻炼和帮助。但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目前的
教
学班班额很大,
学生分组即使6人一组,一个班还要分8个组以上,活动中
教师照顾不全,辅助、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致使有些不够自觉的
学生,把参与
教
学的活动时间,变成了聊天时间。其次,新
教材七年级上册,内容
教多,而且活动课中
学生讨论时会产生很多“意外”问题,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考虑让
学生尽量充分讨论,又要考虑
教
学进度和课时任务,
教
学中不免有些“束手束脚”的。按照目前的课时安排,
教
学时间“捉襟见肘”,经常落后于应该达到的
教
学进度。
三、新
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配备
新
教材的专题形式的章节安排,既有利于创设
学习环境,又有利于从
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引入问题、开展数
学探究。尤其是新
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配备,有百分之九十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
学生充分感到数
学来自与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实际生活离不开数
学。为了解决问题,同
学们会积极参与活动,想办法获取一些辅助信息,积极与同
学们合作。在
教
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
教
学难度问题,按照新课程标准,每
学年的
教
学难度不是很明确,不得已
教师只能以
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
教
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
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如第五章“打折销售”一节中,例题、随堂练习、习题中的问题,难度都很大,且每道题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教
学中如不做很多铺垫,
学生很难理解。可是,章节复习题中的销售问题,却很简单。使得
教师很难把握
教材、
教
学的难度,拿不定中等程度的
学生,是以习题难度为准,还是以复习题的难度为准,
教
学中容易顾此失彼。另外,习题中很少配备与例题类似的问题,使综合素质较差
学生,得不到及时、充分的巩固练习,致使举一反三的没做到,
学会的也忘了。
经过一个
学期的
教
学实践,我认为,新
教材很适合综合素质较高、生活技能较强的
学生群体,新
教材能充分调动这部分
学生的
学习热情,挖掘
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
学生的创造精神。而面对综合素质较差的
学生,
教师需要对
教材再次开发,
教
学中必须做很多的铺垫,尽量减小梯度。尽管这么做
教
学时间会紧张,但本着对全体
学生负责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体会及一些不见得正确的看法,在
教
学观念上可能还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积极
学习新的理论与方法,逐渐靠拢“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完成新
教材的实验任务。

[
返回上一页]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