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的类比能力,质疑、提问、求异思维的培养。
比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地应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材中有不少例题和习题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练习、观察,从比较中去发现规律,如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的性质等,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对比观察引导他们从异中求同,从同中求异。为了使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比较,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如先比异,后比同,先巩固对一种事物的认知,而后再展开与其它事物进行比较,要明确或强调比较什么,并随时把转向了的比较引回原出发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总爱提很多问题。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点或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如引导学生在旧知与新知的矛盾中质疑,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上质疑,从不明白、不理解处质疑,从课题质疑。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师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提出“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一样的吗?”随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学。这样,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驱动下,积极思考,发展了创新能力。
三、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思维能力。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提问可直接激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提问可分为四类(1)判别性问题。要求学生对是非判断,大多数学生容易猜中。(2)叙述性问题。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经记忆、背诵可回答。(3)说理性问题。即“为什么”学生须积极思维才能圆满回答。(4)发散性问题。如“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这种对学生的创造思维有重要作用。上述四种提问,各有用途,但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靠后两种,特别是第四种,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给学生提一些答案不唯一的问题,让学生有尝试创新的机会。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对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它要求学生凭自己的智慧积极独立地解决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途径去思考问题。如做一题多解的题,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解出后,师予以肯定,再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哪种解法好,像这样一题多解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思维日趋灵活。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关键处,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逐步掌握假设、迁移等思维方法,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途径。
(本文曾获湖北省黄石市论文比赛三等奖)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