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面向21世纪的数
学
教
学,我们的
教
学理念是"人人
学有价值的数
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
学,不同的人在数
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
学数
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
学
教
学应该从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
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
学知识与技能、数
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
学活动经验"。
然而,在以往的小
学数
学
教
学中,
教师非常重视数
学知识的
教
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
学知识和
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在课堂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现象:1、树上有12只鸟,飞走了5只,还剩多少只?答案是17只。2、王奶奶家养了15只鸭子,8只公鸡,32只母鸡,王奶奶家共有多少只鸡?
学生的算式时15+8+32等等。
学生
学会了数
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
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
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
教
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
学问题,让
学生体会到数
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
学习数
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
学数
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
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
学的数
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
学生的数
学应用能力。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觉得目前在小
学数
学课堂
教
学中,特别是从小
学低、中年级开始实施课堂
教
学"生活化"很有必要。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
教师
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低、中年级
学生数
学课堂
教
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
学生生活中的数
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
学知识,以此来调动
学生课堂
学习数
学的积极性,使"数
学"真正成为
学生生活中的数
学,也使
学生能更好地理解
学习数
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
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
学实践活动,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
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
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
学习数
学打下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课堂
教
学是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要使
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
学习中去,使
学生感到
学习数
学是生动有趣的,我们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教
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整合
教
学内容,使新知呈现形式贴近
学生的生活经验,如计算、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展示生活化。
2、对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研究。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
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
教
学、数
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
学问题,沟通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
3、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
课堂练习是
教师检测
学生
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要使课堂
教
学生活化,使
学生把数
学知识成功的实践到生活中去,
教师的前提就是要精心的设计课堂练习。我们需要从
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练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是
学生感兴趣的,要能直接反映到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4、对课堂上
教师语言的研究。
根据低、中年级
学生的语言特点,
教师在语言上要处理好与
学生的关系,即
教师是
学生的" 翻译"。
在课堂上,我们现在迫切要做的是:应该告诉
学生各种数据的来源,背景,让
学生知道各个数据间的联系,使
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好的老师必须能把
学科内容成功的"翻译"成
学生的语言,用
学生的语言和
学生进行沟通和
学习。
5、在数
学应用方面的研究。
如何将数
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用所
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在以往的小
学
教
学中,
教师非常重视数
学知识的
教
学,重视解答现有的数
学问题,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和
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它们之间有什么作用。
学生
学会了数
学知识,却不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数
学生活化的
学习过程中,应该让
学生在数
学应用中,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例如:在
学习分类后,拿出一些生活中的用品让大家分一分,在
学习了小数后,组织
学生进?quot;逛超市"的实践活动,让
学生感到
学习数
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乐于创新。
教师应该适时组织
学生参与这样的数
学实践活动,多给
学生创造一些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
学问题的机会,并鼓励
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大胆的应用,培养
学生运用数
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实践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
总结法。
四、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03年6月--2003年9月)
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调查分析
学生情况,制定课题方案和
计划,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5年7月)
课题研究的实施分三个阶段。
1、课题实验的起步、探索。(2003年9月-2004年7月)
(1)
学习《数
学课堂
教
学论》,转变本组成员意识,提高认识,努力形成"
学习―认识-实践"的格局。
(2)根据
学生生活实际,搜集与课堂
教
学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
(3)根据研究方案和
计划,在实验班级开展研究工作。
(4)适时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
2、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2004年9月-2005年7月)
(1)课堂
教
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
(2)认真备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更有效的体现小
学数
学低年级数
学课堂
教
学"生活化"。
(3)积累经验,写出有关
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期间进行阶段性的
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
3、课题实验的后期深入。(2005年9月-2006年2月)
(1)研究活动展示:课堂
教
学展示。
(2)结合研究活动,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收获,约请专家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指导,以答疑难、指问题为主。
(3)结合课题,精心设计二次数
学
教
学实践活动,检验
学生对数
学的理解和运用。
(4)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做好阶段
总结。
(三)、研究的
总结阶段。(2006年3月-2006年7月)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最终以
教
学经验
总结、典型课例、
论文表达。
五、预期研究成果
1、提高
学生
学习数
学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学习。
2、使
学生理解所
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实现数
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3、使
学生创造性地
学习、应用,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
4、转变
教师的
教育观念,培养
教师的
教育科研能力,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一条"低、中年级数
学课堂
教
学生活化"之路。
六、实验的成果形式
教案设计;
教
学模式课例;数
学实贱活动;有关
教
学模式的
论文;课题实验报告等。
七、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课题主要负责人:沙靖源(负责指导)、
万卫(课题主要实施者)
(二)管理措施。
(1)
学校满足实验
教
学的必要条件。(
教育
教
学理论资料,有关实验的
教具
学具,实验场地的安排。)
(2)定期
总结实验情况,作出阶段分析。
(3)加强理论
学习,完善实验措施。

[
返回上一页]
[
打 印]